1、计算题 有一种沙漠蝎子既没有眼睛,也没有耳朵,它捕食猎物靠的是一种地震仪式的本领。它有八条腿,趴伏时大致对称地放置在躯体四周(如图所示)。不远处的小虫一有骚动,就会在沙面上引起一阵“地震波”(包含P波和S波)。蝎子从哪只腿先感到“地震波”就能判断小虫所在的方向,并从P波和S波到达的时间差就可以“算出”小虫到它的距离。方位和距离都知道了,它就能扑上去捕获小虫了。已知P波速度为150 m/s,S波速度为50 m/s。如果两波到达沙漠蝎子的时间差为3.5×10-3 s,则小虫离它的距离多大?

参考答案:解:从P波和S波到达沙漠蝎子的时间差及其波速即可确定小虫与沙漠蝎子间的距离,根据x =vt ,结合题意有:
,即:
=3.5×10-3 s
解得:x=0.2625 m≈26 cm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2、选择题 声波和光波分别由空气进入水中,则( )
A.声波的波长变长,光波波长变短
B.声波的波长变短,光波波长变长
C.声波的波长变长,光波波长变长
D.声波的波长变短,光波波长变短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3、简答题 如图所示,一列平面波朝着两种介质的界面传播,A1A2是它在介质Ⅰ中的一个波面,A1C1和A2C2是它的两条波线,其入射角为53°,(sin53°=0.8).C1和C2位于两种介质的界面上.B1B2是这列平面波进入介质Ⅱ后的一个波面.已知A1A2的长度为0.6m,介质Ⅰ和介质Ⅱ中的波速之比为3:4,问:A1C1B1和A2C2B2的长度相差多少?

参考答案:如图,画出波面C1D1、C2D2,
由sinθ1sinθ2=v1v2得:sinθ2=v2v1sinθ1=34×0.8=0.6
即θ2=37°,由几何关系可知,∠C2C1D1=θ1,∠C1C2D2=θ2
所以C1C2=1.0m,D1C2=0.8m,C1D2=0.6m
故A1C1B1与A2C2B2的长度相差△r为△r=C2D1-C1D2=0.2m
答:A1C1B1和A2C2B2的长度相差0.2m.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4、选择题 在平静的水面上激起一列水波,使水面上漂浮的小树叶在3.0s内全振动了6次。当某小树叶刚开始第6次周期振动时,沿水波传播的方向与该小树叶相距1.0m、浮在水面的另一小树叶刚好开始振动,则
A.此水波的周期为2.0s
B.此水波的波长为1/6m
C.此水波的传播速度为0.40m/s
D.若振动的频率变大,则同样条件下波传播到1.0m远的另一小叶处所用时间将变短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5、选择题 如图所示,沿波的传播方向上有间距均为1m的a、b、c、d、e、f六个质点,它们均静止在各自的平衡位置.一列简谐横波以2m/s的速度水平向右传播.t=0时刻,质点a开始振动,其运动方向向上,t=1.5s时刻,质点a第一次到达最低点,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各质点开始振动后的频率均为2Hz
B.t=3s时刻,波恰好传播到质点f
C.t=2s时刻,质点c、e的速度均为最小值
D.在2s<t<3s这段时间内,质点b、d的速度先增大后减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