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选择题 关于光的干涉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在双缝干涉实验中,亮条纹的宽度是不等的
B.在双缝干涉实验中,把入射光由红色光换成紫色光,相邻亮条纹间距变宽
C.只有相干光源发出的光才能在叠加时产生干涉现象
D.频率不相同的两列光也能发生干涉现象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双缝干涉实验和产生的条件.
在双缝干涉实验中,同种颜色光的干涉条纹间距是相等的,A错;红色光换成紫色光,波长变窄,条纹间距变窄,B错;要观察到稳定的干涉现象,光波的频率必须相同,D错.故C正确.
本题难度:简单
2、实验题 (4分)在用双缝干涉测光的波长的实验中,已知双缝到光屏之间的距离是600mm,双缝之间的距离是0.20mm,单缝到双缝之间的距离是100mm,某同学在用测量头测量时,先将测量头目镜中看到的分划板中心刻线对准某条亮纹(记作第1条)的中心,这时手轮上的示数如图甲所示。然后他转动测量头,使分划板中心刻线对准第6条亮纹的中心,这时手轮上的示数如图乙所示。这两次示数依次为0.740mm和______mm。由此可以计算出这次实验中所测得的单色光的波长为_______nm。

?
参考答案:7.340(2分),440(2分)。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3、选择题 为了减少光学元件的反射损失,可在光学元件表面镀上一层增透膜,利用薄膜的干涉相消来减少反射光.如果照相机镜头所镀膜对绿光的折射率为n,厚度为d,它使绿光在垂直入射时反射光完全抵消,那么绿光在真空中的波长λ0为( )
A.
B.
C.4d
D.4nd
参考答案:本题考查薄膜干涉.设绿光在膜中的波长为λ,则
由d=14λ,得λ=4d
则绿光在真空中的波长为:λ0=nλ=4nd.
故选: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4、实验题 在“用双缝干涉测光的波长”的实验中,装置如图所示,双缝间的距离d=3 mm。

(1)若测定红光的波长,应选用______色的滤光片,实验时需要测定的物理量有:_______和_______。
(2)若测得双缝与屏之间的距离为0.70 m,通过测量头(与螺旋测微器原理相似,手轮转动一周,分划板前进或后退0.500 mm)观察第1条亮纹的位置如图(a)所示,观察第5条亮纹的位置如图(b)所示,则可求出红光的波长λ=________m。(保留一位有效数字)

参考答案:(1)红,双缝到屏的距离l ,n条亮(或暗)纹间距离a
(2)7×10-7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5、实验题 (5分)现有毛玻璃屏A、双缝B、白光光源C、单缝D、透红光的滤光片E等光学元件,要把它们放在图1所示的光具座上组装成双缝干涉装置,用以测量红光的波长.

(1)将白光光源C放在光具座的最左端,从左至右,依次放置其他光学元件,表示各光学元件的字母排列顺序为C、____________、A.
(2)本实验的步骤有:
①调节单缝与双缝的间距为5cm~10cm,并使单缝与双缝相互平行;
②按合理顺序在光具座上放置各光学元件,并使各元件的中心位于遮光筒的轴线上;
③取下遮光筒右侧的元件,打开光源,调节光源高度,使光束能直接沿遮光筒轴线把屏照亮;
④用米尺测出双缝到屏的距离;用测量头(其读数方法同螺旋测微器)测量数条亮纹间的距离;
⑤将测得的数据代入公式求出红光的波长.
以上步骤合理的顺序是______________.(只填步骤代号)
(3)将测量头的分划板中心刻线与某条亮纹中心对齐,将该亮纹定为第1条亮纹,此时手轮上的示数如图2所示;然后同方向转动测量头,使分划板的中心刻线与第5条亮纹中心对齐,此时手轮上的示数如图所示. 则图2中手轮上的示数是________mm;图3中手轮上的示数是________mm.
(4)已知双缝到屏的距离为0.500m,使用的双缝间距为2.8×10-4m,由此可求得所测红光波长为λ=______________m.
参考答案:(1)E、D、B? (2)③②①④⑤? (3)1.130? 5.880 (4)6.65×10-7
本题解析:(1)光学元件的放置顺序依次为:白光光源C,目的是提供光源;滤光片E,目的是获得红光;单缝D,目的是把光集中到双缝;双缝B,目的是产生双缝干涉;毛玻璃屏A,目的是观察干涉条纹。(2)本实验的步骤为:1、放置元件;2、调节元件高度;3、平行单、双缝;4、接通电源,观察条纹;5、测量各数据;6、计算波长;所以本正确步骤为③②①④⑤。(3)图2示数为:x1=1mm+0.130mm=1.130mm;图3示数为:x2=5.5mm+0.380mm=5.880mm。(4)据Δx=lλ/d得λ=dΔx/l,Δx= (x2- x1)/4,所以波长λ=6.65×10-7m。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