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选择题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美国物理学家康普顿在研究石墨对X射线的散射时,发现在散射的X射线中,除了与入射波长相同的成分外,还有波长大于原波长的成分。
B.任何放射性元素都能同时发出α、β、γ三种射线
C.比结合能越大表示原子核中的核子结合得越牢固
D.核力、库仑力、万有引力的强弱是依次减弱的
参考答案:ACD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
本题难度:简单
2、选择题 下列原子核式结构理论观点错误的有( )
A.原子的中心有原子核,包括带正电的质子和不带的电中子
B.原子的正电荷均匀分布在整个原子中
C.原子的全部正电荷和几乎全部质量都集中在原子核里
D.带负电的电子在核外绕着核旋转
参考答案:A、原子的中心有原子核,包括带正电的质子和不带点的中子,A正确;
BC、原子的全部正电荷和几乎全部质量都集中在原子核里,故B错误,C正确;
D、带负电的电子在核外绕着核在不同轨道上旋转,D正确.
本题选择错误的,故选: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3、选择题 放射性同位素614C被考古学家称为“碳钟”,它可以用来断定古生物体死亡至今的年代.此项研究成果获得1960年诺贝尔化学奖.
(1)宇宙射线中高能量中子碰撞空气中的氮原子后,就会形成614C,写出它的核反应方程式.
(2)614C很不稳定,容易发生衰变,其半衰期为5730年,写出它发生衰变的方程.
(3)614C的生成和衰变通常是平衡的,即空气中生物活体的614C含量是不变的.当机体死亡后,机体内的614C含量将会不断减少.若测得一具古生物遗骸中614C含量只有活体中的12.5%,则这具遗骸死亡至今应有多少年?
参考答案:(1)714N+01n → 614C+11H?
(2)614C → 714N+-10e
(3)17190年
本题解析:(1)714N+01n → 614C+11H?
(2)614C → 714N+-10e
(3)17190年
生物体活着时因新陈代谢不断进行,14C含量不变,生物体死亡后,14C要按一定的半衰期衰变,而含量减少;测定含量的方法,通常用放射计数器记录每分钟射出电子的个数,两种样品的这个数量之比往往就是14C的含量比.
所以
所以
本题难度:简单
4、选择题 放射性元素
的衰变方程为
,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X是由Th原子释放的核外电子
B.该衰变是β衰变
C.加压或加温不能改变其衰变的快慢
D.Th发生衰变时原子核要吸收能量
参考答案:BC
本题解析:X是由Th原子核内释放的电子,故选项A错误;由于X带一个单位的负电荷,说明原子核放出了电子,所以该衰变是β衰变,选项B正确;核衰变时,通过加压或加温是不能改变其衰变快慢的,故选项C正确;Th发生衰变时原子核要放出能量,故选项D错误。
考点:原子核的衰变,核反应方程。
本题难度:一般
5、选择题 2011年3月11日,日本发生9.0级大地震,导致核电站安全壳破损,使全球遭受核污染。世界绝大多数地方都从大气中检测到了的碘(I)一131,就是核原料一铀钚混合氧化物裂变的主要产物之一。碘一131的原子核内有78个中子,具有放射性。它发生衰变时,发射出β、γ射线,生成氙(Xe)-131,若所发射的β、γ射线的能量分别为0. 6065MeV和0.3640MeV,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戴口罩可以防止碘一131的辐射
B.铀钚混合氧化物中,铀与钚的半衰期都发生了变化
C.碘一131发生衰变时,核反应方程是
D.碘一131发生衰变时,有1.745×10-30 kg的质量转化为能量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