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计算题 (12分)如图所示,物体A放在某一水平面上,已知物体A重60N,A与水平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0.3,A、B均处于静止状态,绳AC水平,绳CD与水平方向成37°角,CD绳上的拉力为15N.? sin37°=0.6,cos37°=0.8.求:

(1)物体A受到的摩擦力为多大?
(2)物体B重力为多大?
参考答案:(1)12N? (2)9N
本题解析:根据受力分析,利用正交分解,设CD绳子拉力为F1,CA绳子拉力为F2,BC绳子拉力为G,则正交分解后得
,有因为A处于静止,属于静摩擦力,则绳子拉A的力F3大小等于绳子作用在C的拉力F2,因此
,代入上式可得
,
点评:此类题型考察了三个力的正交分解,并要特别注意此题不能简单带入滑动摩擦力公式求解,因为A物体静止时受的力为静摩擦力。
本题难度:简单
2、选择题 如图2所示,一足够长的木板B放在水平地面上,木块A放在B的水平表面上,A的左端连有轻质弹簧,弹簧左端固定在竖直墙壁上,用力F向右拉动
木板B,使B以速度
做匀速运动,A相对地面静止时,弹簧的弹力为F1。已知木块与木板之间、木板和地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相同,A始终在B上,则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A.A相对地面静止后,B受到的滑动摩擦力的大小等于F1
B.A相对地面静止后,地面受到的滑动摩擦力的大小等于F1
C.若B以
的速度产速运动,A相对地面静止后,A受到的滑动摩擦力的大小等于F1
D.若用2F的力作用在木板B上,A相对地面静止后,A受到的滑动摩擦力的大小等于2F1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3、选择题 关于静摩擦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只有静止的物体才可能受静摩擦力
B.有相对运动趋势的相互接触的物体间有可能产生静摩擦力
C.产生静摩擦力的两个物体间一定相对静止
D.两个相对静止的物体间一定有静摩擦力产生
参考答案:BC
本题解析:只要两个物体相对静止时,并且有相对运动趋势就有静摩擦力的作用,但物体相对地面不一定是静止的,A错;同理有相对运动趋势的相互接触的物体间有可能产生静摩擦力,BC对;只有两个相对静止、并且有相对运动趋势的,才会有静摩擦力的作用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静摩擦力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只有两个相对静止,但有相对运动趋势的物体间才会有静摩擦力的作用
本题难度:简单
4、选择题 如图所示,将两个相同的木块a、b置于固定在水平面上的粗糙斜面上。a、b中间用一轻弹簧连接。b的右端用细绳与固定在斜面上的档板相连。开始时a、b均静止,弹簧处于压缩状态,细绳上有拉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a所受的摩擦力一定不为零
B.b所受的摩擦力一定不为零
C.细绳剪断瞬间a所受摩擦力不变
D.细绳剪断瞬间b所受摩擦力可能为零
参考答案:ACD
本题解析:分析a可知,a在沿斜面方向上受到重力沿斜面向下的分力,因为弹簧处于压缩状态,故还受到沿斜面向下的弹力,a要想保持静止,所以a一定受到沿斜面向上的摩擦力,A正确。分析b可得,b在沿斜面方向上受到重力沿斜面向下的分力,弹簧给b的沿斜面向上的弹力,绳子的拉力,因为无法判断绳子拉力与弹力的合力和重力沿斜面向下的分力的大小关系,故无法判断b是否一定受摩擦力作用,B错误。因为剪短细绳的瞬间,弹簧的状态来不及改变,所以a受到的各个力大小不变,C正确。剪断细绳的一瞬间,b所受的绳子的拉力消失,故b有可能在沿斜面向下的重力分力与弹簧沿斜面向上的弹力的作用下处于平衡状态,所以细绳剪断瞬间b所受摩擦力可能为零,D正确。
本题难度:简单
5、填空题 木块A、B分别重50 N和60 N,它们与水平地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0.25;夹在A、B之间的轻弹簧被压缩了2 cm,弹簧的劲度系数为500 N/m.系统置于水平地面上静止不动.现用F=1 N的水平拉力作用在木块B上,如图所示,则力F作用后木块A、B来源:91考试 网所受摩擦力的大小分别为

FA =??; FB =?
参考答案:FA =? 10N?; FB =? 11N
本题解析:弹簧 压缩了2 cm,则弹簧的弹力为F弹=kx=10N。
以A为研究对象,A水平方向受到弹簧弹力与摩擦力、重力与支持力,弹簧弹力与摩擦力是一对平衡力,则FA =F弹=10N。
以B为研究对象,B水平方向受到向右的弹簧弹力、向右的拉力F与摩擦力、重力与支持力,弹簧弹力与摩擦力是一对平衡力,则水平方向FB =F弹+F ,得 FB =11N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