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选择题 关于光的波粒二象性,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光的频率越高,光的能量越大,粒子性越明显
B.光的波长越长,光的能量越小,波动性越明显
C.频率高的光只具有粒子性,不具有波动性
D.无线电波只具有波动性,不具有粒子性
参考答案:AB
本题解析:由
,频率越高,光的能量越大,
,频率越高,波长越短,粒子性越明显,A正确;同理,B正确;光既具有波动性,又具有粒子性,即光具有波粒二象性,CD错误。
本题难度:简单
2、选择题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大量光子的效果往往表现出波动性,少量光子的行为往往表现出粒子性
B.微观粒子的动量和位置的不确定量同时变大,同时变小
C.人工放射性同位素半衰期比天然放射性物质半衰期短,且同种元素的各种同位素化学性质相同,可以采用放射性同位素来做“示踪原子”
D.黑体辐射电磁波的强度按波长的分布只与黑体的温度有关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光的波动性和粒子性是光在不同条件下的具体表现,具有统一性;光子数量少时,粒子性强,数量多时,波动性强;频率高粒子性强,波长大波动性强,所以A正确。微观粒子的动量和位置的不确定量关系我们可以用单缝衍射来解释,当挡板狭缝变小也就是粒子位子被狭缝限定了,也就是粒子位置的不确定量变小了,但是中央亮条纹的宽度增加了也就说粒子的动量不确定量增加了,所以B错误。原子核的质子数决定了元素的化学性质,而同位素是指具有相等质子数不同中子数的元素,所以同位素的化学性质相同,而人工放射性同位素的半衰期比天然放射性物质半衰期要短得多,而且容易控制,放射性废料易处理,所以可以用来做“示踪原子,所以C正确。黑体辐射电磁波的强度按波长的分布只与黑体的温度有关,与波长无关,所以D正确。
本题难度:简单
3、计算题 登山运动员在登雪山时要注意防止紫外线的过度照射,尤其是眼睛更不能长时间被紫外线照射,否则将会严重地损伤视力.有人想利用薄膜干涉的原理设计一种能大大减小紫外线对眼睛伤害的眼镜.他选用的薄膜材料的折射率为n=1.5,所要消除的紫外线的频率为ν=8.1×1014 Hz.
(1)他设计的这种“增反膜”所依据的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种“增反膜”的厚度至少是多少?
(3)以下有关薄膜干涉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薄膜干涉说明光具有波动性
B.如果薄膜的厚度不同,产生的干涉条纹一定不平行
C.干涉条纹一定是彩色的
D.利用薄膜干涉也可以“增透”
参考答案:(1)两反射光叠加后加强
(2)1.23×10-7 m (3)AD
本题解析:(1)为了减少进入眼睛的紫外线,应使入射光分别从该膜的前后两个表面反射后形成的反射光叠加后加强,从而使透射的紫外线减弱.
(2)路程差(大小等于薄膜厚度d的2倍)应等于光在薄膜中的波长λ′的整数倍,即2d=Nλ′(N=1,2…),因此,膜的厚度至少是紫外线在膜中波长的
,紫外线在真空中的波长是λ=c/ν≈3.7×10-7 m.在膜中的波长是λ′=λ/n≈2.47×10-7 m,故膜的厚度至少是1.23×10-7 m.
(3)干涉和衍射都证明光具有波动性;如果薄膜厚度均匀变化,则干涉条纹一定平行;白光的干涉为彩色条纹,单色光的干涉则为该色光颜色;当膜的厚度为四分之一波长时,两反射光叠加后减弱则会“增透”.故选项A、D正确.
本题难度:简单
4、选择题 选修3-4如图所示,白炽灯的右侧依次平行放置偏振片P和Q,A点位于P、Q之间,B点位于Q右侧.旋转偏振片P,A、B两点光的强度变化情况是( )
A.A、B均不变
B.A、B均有变化
C.A不变,B有变化
D.A有变化,B不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