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选择题 2010年10月1日,“嫦娥二号”在西昌卫星基地发射成功,其环月飞行的高度距离月球表面100 km,所探测到的有关月球的数据将比环月飞行高度为200 km的“嫦娥一号”更加详实.若两颗卫星环月运行均可视为匀速圆周运动,运行轨道如图所示,则

A.“嫦娥二号”环月运行的速度比“嫦娥一号”更小
B.“嫦娥二号”环月运行时向心加速度比“嫦娥一号”更小
C.“嫦娥二号”环月运行的周期比“嫦娥一号”更小
D.“嫦娥二号”环月运行时角速度与“嫦娥一号”相等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设月球的质量为M,卫星的质量为m,由
得:
,r越小,v越大,A错误;
,r越小,a向越大,B错误;
,r越小,T越小,C正确;
,r越小,ω越大,D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万有引力定律在天体运动中的应用。
本题难度:困难
2、选择题 关于能源,以下说法中错误的是
A.煤、石油、天然气等燃料的化学能实际上是太阳能转化而成的
B.能源的利用过程,实质上是能的转化和转移的过程
C.到目前为止,人类利用的所有能源实际上都是太阳能转化而成的
D.核能和地热能来自地球本身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A.煤、石油、天然气是上古时期遗留下来的动植物的遗骸在地层下经过上万年的演变形成的能源,实际上是太阳能转化而成的,A对;
B.能源的利用过程,实质上是能的转化和转移的过程,故B对;
C.到目前为止,人类利用的大部分能源都是太阳能转化而成的,但地热能,核能等都来源于地球自身,而不是太阳,所以C错D对。
故选C
考点:能源的分类 能量的转化与守恒
点评:能源与环保问题是人们关注的热点,也是化学考查的热点,了解常见的能源、常用能源对环境的影响等即可正确解答本题
本题难度:困难
3、选择题 两位质量各为50 kg的人相距1 m时,他们之间的万有引力的数量级约为
A.10-7 N
B.107 N
C.10-11 N
D.1011 N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困难
4、选择题 发射地球同步卫星要经过三个阶段:先将卫星发射至近地圆轨道1,然后使其沿椭圆轨道2运行,最后将卫星送入同步圆轨道3。轨道1、2相切于Q点,轨道2、3相切于P点,如图所示。当卫星分别在1、2、3轨道上正常运行时,其中说法正确的是?

A.卫星在轨道1上经过Q点时的加速度等于它在轨道2 上经过 Q点时的加速度
B.卫星在轨道3上的动能小于它在轨道1上的动能
C.卫星在轨道3上的引力势能小于它在轨道1上的引力势能
D.卫星在轨道3上的机械能大于它在轨道1上的机械能
参考答案:ABD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无论卫星是在轨道1上经过Q点或者在轨道2上经过Q点时,Q点与地球间的距离是不变的,故万有引力不变,所以加速度是相等的,A正确;由于轨道3的半径大于轨道1,故由公式
可知,半径越大,其线速度就越小,故其动能也就越小,B是正确的;
对于轨道2而言,Q为近地点,动能大,P为远地点,势能大,故与地球相距较远处的势能较大,故卫星在轨道3上的引力势能大于它在轨道1上的引力势能,C是不正确的;卫星由轨道1到轨道3的过程中,需要多次加速,即外力对卫星做功,故其机械能会增大,所以卫星在轨道3上的机械能大于它在轨道1上的机械能,D是正确的。
考点:圆周运动的规律,动能与势能的转化,动能定理等。
本题难度:简单
5、选择题 一定量气体可经不同的过程从状态(P1、V1、T1)变到状态(P2、V2、T2),已知T2>T1,则在这些过程中
A.气体一定都从外界吸收热量
B.气体和外界交换的热量都是相等的
C.外界对气体所做的功都是相等的
D.气体内能的变化量都是相等的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内能主要是分子动能,而总的分子动能等于总的分子数目乘以平均动能,分子数目不变,分子的平均动能与热力学温度成正比,从初态到末态,两个状态的温度是确定的,对应的内能也确定,所以初态到末态内能的变化量是确定的。即经过不同的过程,从初态到末态理想气体的内能变化量都是相等的。
思路分析:根据热力学第一定律和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可以判断。
试题点评:考查热力学第一定律
本题难度: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