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实验题 在“用单摆测定重力加速度”的实验中:

①为了减小测量周期的误差,计时开始时,应选择摆球经过最?(填“高”或“低’)点的位置开始计时,且用停表测量单摆完成多次全振动所用的时间,求出周期.图甲中停表示数为一单摆振动50次所需时间,则单摆振动周期为?。
②用最小刻度为1 mm的刻度尺测摆长,测量情况如图乙所示.O为悬挂点,从图乙中可知单摆的摆长为?m。
③若用L表示摆长,T表示周期,那么重力加速度的表达式为g=?。
④考虑到单摆振动时空气浮力的影响后,学生甲说:“因为空气浮力与摆球重力方向相反,它对球的作用相当于重力加速度变小,因此振动周期变大.”学生乙说:“浮力对摆球的影响好像用一个轻一些的摆球做实验,因此振动周期不变”,这两个学生中?。
A.甲的说法正确? B.乙的说法正确? C.两学生的说法都是错误的
参考答案:(1)低? 2.05 s? (2) 0. 9965(0.9960~0.9980)? (3)
? (4) A
本题解析:(1)为了减小测量周期的误差,计时开始时,应选择摆球经过最低点的位置开始计时,因为此时通过时间极短,比较容易判断;停表示数为1分42.5秒即t="102.5s," 单摆振动周期
.
(2)读数要估读到毫米的下一位,即读作0.9965(0.9960~0.9980)m
(3)根据单摆的周期公式
可得
(4)因为球的质量没有变,空气浮力与摆球重力方向相反,好像重力减小了,所以相当于重力加速度减小了,振动周期应该变大,甲同学说法正确,故选A。
点评:本实验在计算周期时要注意全振动的次数一定要记录正确,否则周期就会出现错误。
本题难度:简单
2、实验题 刘刚通过实验探究弹力与弹簧长度变化的关系,他应该得到的正确结论是:在发生弹性形变时,弹簧的弹力与弹簧的______成正比。实验中刘刚在弹簧下端悬挂50N重物时,弹簧长度为12cm,已知弹簧在弹性限度内,且弹簧原长为10cm,则他所用弹簧的劲度系数为______。
参考答案:形变量? 2分? 2500N/m? 2分
本题解析:由胡克定律可知在发生弹性形变时,弹簧的弹力与弹簧的形变量成正比,当弹簧长度为12cm时,弹簧伸长量为2cm,由胡克定律可知劲度系数为k=F/x=2500N/m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在胡克定律公式F=kx中,x为弹簧的形变量不是弹簧长度
本题难度:简单
3、选择题 关于弹力,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 ]
A、拉力、压力、支持力性质上均为弹力
B、物体由于发生了弹性形变,会对使其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施加弹力作用
C、弹力的大小同形变有关,对同样一根弹簧,形变大,弹力大
D、许多物体可以在不发生形变的条件下对物体施以弹力作用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4、实验题 在“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的实验中,采用下图所示的装置.

(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在探究加速度与质量的关系时,应该改变拉力的大小
B.在探究加速度与外力的关系时,应该控制小车的质量不变
C.在探究加速度a与小车质量m的关系时,为了直观判断二者间的关系,应作出
图象
(2)如图是小车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得到的一条纸带,相邻的两计数点之间有四个计时点没画出来,依照打点的先后顺序依次编为1、2、3、4、5、6,测得
=5.18cm,
=4.42cm,
=3.62cm,
=2.78cm,
=2.00cm,
=1.20cm。则相邻两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为__________s;小车的加速度大小a=_____________m/s2,小车做_________运动(填“加速””减速”或“匀速”);打点计时器打计数点3时,小车的速度大小
=___________m/s。(结果小数点后只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参考答案:(1)BC ;(2) 0.1S?; 0.804;?减速 ;0.320
本题解析:(1)在探究加速度、力、质量三者之间的关系时,由于涉及的物理量较多,必须设法把其中的一个或几个因素用人为的方法控制起来,使它保持不变,然后来比较,研究其他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这种研究问题的科学方法就是“控制变量法”,因此在探究加速度与质量的关系时,应该保持拉力不变,故A错误;在探究加速度与外力的关系时,应该控制小车的质量不变,故B正确;要直观的反映两个量之间的关系,可以通过作图来解决,但是只有作出一条直线,才可以直观的反映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所以在探究加速度a与质量m的关系时,若作出
图象,则是一条曲线,不能直观判断加速度a与质量m的关系,所以为了直观判断二者间的关系,应作出
图象,故C正确。
(2)打点计时器使用的电源为频率为50Hz的交流电源,又由于每相邻两个计数点间还有4个点没有画出,所以相邻的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
;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推论公式
,采用逐差法求加速度,即小车运动的加速度为:
,代入数据解得:
,负号表示物体加速度方向与速度方向相反;因是依照打点的先后顺序依次编为1、2、3、4、5、6,从纸带可以看出在相等的时间间隔内位移大小关系为
,所以小车做减速运动;因小车做匀变速直线运动,所以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推论时间中点的速度等于该过程中的平均速度得:打计数点3时,小车的速度大小为
,
本题难度:一般
5、实验题 某同学在探究匀加速直线运动的实验中,用接在50Hz交流电源上的打点计时器,研究小车的匀加速运动,实验中得到的一条纸带如图所示。从比较清晰的点起,每隔五个打印点取一个计数点,分别标明0,1,2,3,…。量得点2,3之间的距离s3=30.0mm,点3,4两点间的距离s4=48.0mm。则:

(1)2,3两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为?s,
(2)打点3时小车的速度为?m/s,
(3)小车的加速度大小为?m/s2
参考答案:(1)0.1s?(2)0.39m/s?(3)
本题解析:(1)纸带上相邻的打印点的时间间隔为0.02s,2,3两计数点间有5个时间间隔,即2,3两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为0.1s
(2)打点3时小车的速度等于2,4点间的平均速度,即
;
(3)小车的加速度大小为
点评:熟练掌握公式
和
的应用,知道某点的瞬时速度等于该点左右相邻相等时间的位移求平均速度.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