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简答题 用单摆测定重力加速度时,某同学测得的数值小于当地重力加速度的真实值,引起这一误差的可能原因是______:
A.测摆线长时摆线拉得过紧
B.摆线上端悬点未固定好,摆动中出现松动
C.计算摆长时,忘记了加小球半径
D.读单摆周期时,读数偏大.
参考答案:A、摆线拉的过紧会导致测量的摆长偏长,根据g=4π2LT2,测出的重力加速度数值偏大.故A错误;
B、摆线松动会导致测量的摆长偏小,根据g=4π2LT2,测出的重力加速度数值偏小,故B正确;
C、计算摆长时,忘记了加小球半径会导致测量的摆长偏小,根据g=4π2LT2,测出的重力加速度数值偏小.故C正确;
D、数振动次数时,读数偏大,则测出的周期偏小,根据g=4π2LT2,测出的重力加速度数值偏大,故D错误;
故选B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2、填空题 一弹簧振子,周期是0.5s,振幅为2cm,当振子通过平衡位置向右运动时开始计时,那么2秒内振子完成______次全振动,通过路程______cm,在2.4s末,振子位于平衡位置______侧,向______方向运动.
参考答案:周期是0.5s,那么2秒内振子完成全振动的次数为:n=tT=20.5=4次
一个周期振子运动的路程等于4倍振幅,所以振子通过的路程为:x=n×4A=4×4×2cm=32cm;
在2.4s末,振子经历:t′T=2.40.5=4.8>4.75所以振子正在从左侧的最大位移处向平衡位置运动,所以在平衡位置的左侧,运动的方向向右.
故答案为:4,32,左,右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3、选择题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在“探究单摆的周期与摆长的关系”实验中,为减小偶然误差,应测出单摆作n次全振动的时间t,利用T=
?求出单摆的周期
B.在光的双缝干涉实验中,若仅将入射光由绿光改为红光,则干涉条纹间距变宽
C.麦克斯韦提出电磁场理论并预言电磁波存在,后来由他又用实验证实电磁波的存在
D.根据相对论效应可知在高速运动的参考系中观测物体长度时总比它静止时的长度短
参考答案:A、在“探究单摆的周期与摆长的关系”实验中,为减小偶然误差,应测出单摆作n次全振动的时间t,利用T=tn 求出单摆的周期,A正确;
B、条纹间距公式△x=Ldλ,红光的波长比绿光长,若仅将入射光由绿光改为红光,则干涉条纹间距变宽,B正确;
C、麦克斯韦提出电磁场理论并预言电磁波存在,后来由赫兹用实验证实电磁波的存在,C错误;
D、考虑相对论效应,沿自身长度方向高速运动的杆长总比静止时的杆长短,D错误;
故选A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4、填空题 (1)实验室中有一种游标卡尺,其游标尺有10格,总长为19mm。游标上每格比主尺上2 mm少0.1mm,故其精度为0.1mm。如图所示,用这种游标卡尺测量小球的直径,则直径为_________mm。

(2)某同学欲测一单摆的周期,如果测得单摆完成30次全振动时秒表的示数如图所示,那么秒表的读数是________s,该单摆的摆动周期是_________s。(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参考答案:
本题解析:
分析:(1)游标卡尺的读数.
本题中游标卡尺的精度为0.1mm;游标卡尺读数先读大于1mm的整数部分,再读不足1mm的小数部分.
(2)机械秒表读数
机械表的长针是秒针,转一周是30s.大表上面读秒,小表读30s的整数倍倍数.单摆的摆动周期为完成一次全震动的时间.
解:(1)10分度,精度为0.1mm
大于1mm的整数部分为22mm,由于游标尺上第六个刻线(除零刻线)与主尺刻线对齐,故不足1mm的小数部分为0.6mm,因而读数为22.6mm;
故答案为:22.6.
(2)表的读数方法是:短针读数(t1)+长针读数(t2)
从短针看出时间大于30s而小于60s,因而时间为54.4s
单摆的摆动周期T=
=1.81s;
故答案为:22.6, 54.4,1.81.
本题难度:一般
5、选择题 (选修3-4选做题)
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有
[? ]
A.单摆做简谐运动的周期与摆长有关
B.做受迫振动的物体的振动频率与驱动力的频率无关,它总是等于物体的固有频率
C.真空中的光速在不同的惯性参考系中是不同的,与光源和观察者的运动有关
D.机械波的传播依赖于介质,而电磁波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参考答案:A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