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填空题 科学规律的发现离不开科学探究,而科学探究可以分为理论探究和实验探究.下面我们追寻科学家的研究足迹用实验探究恒力做功和物体动能变化之间的关系.

(1)某同学的实验设计方案如图1所示,该实验用钩码的重力表示小车受到的合外力,为此,实验时在安装正确、操作规范的前提下(已平衡摩擦力)还需要满足的条件是:______.
(2)图2所示是某次实验中得到的一条纸带,其中A、B、C、D、E、F,是该同学确定的计数点,相邻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为T,间距如图.则打c点时小车的速度为______;要验证合外力的功与动能变化间的关系,除位移、速度外,还要测出的物理量有______.
参考答案:(1)小车在水平方向上受绳的拉力和摩擦力,想用钩码的重力表示小车受到的合外力,首先需要平衡摩擦力;
其次:设小车质量M,钩码质量m,整体的加速度为a,绳上的拉力为F,则:对小车有:F=Ma;对钩码有:mg-F=ma,即:mg=(M+m)a;
如果用钩码的重力表示小车受到的合外力,则要求:Ma=(M+m)a,必须要满足钩码的质量远小于小车的总质量,这样两者才能近似相等.
(2)C是BD的中间时刻,所以C点的速度就等于BD过程中的平均速度:即:vc=△x2+△x32T;
验证合外力的功与动能变化间的关系只需验证:mgx=12Mv2,要验证合外力的功与动能变化间的关系,除位移、速度外,还要测出的物理量有钩码的重力和小车的总质量.
故答案为:(1)钩码的重力远小于小车的总重力
(2)△x2+△x32T;钩码的质量和小车的总质量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2、选择题 关于能的概念,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
A.用线悬挂着的物体,没有做功,所以没有能
B.在空中飞行的子弹,因为它能做功,所以它具有能
C.甲物体比乙物体速度大,则甲物体的动能一定比乙物体的动能大
D.甲物体的高度比乙物体的高度高,则甲物体的重力势能一定比乙物体的重力势能大
参考答案:A:“功”是一个工程量,而“能”是一个状态量,不同形式的“能量”通过做功来实现转化.用线悬挂的物体,没有做功,但它具有势能,所以A错误;
B:在空中飞行的子弹具有动能,所以B正确;
C:根据动能表达式Ek=12mv2可知,动能大小除与速度大小有关外还与物体质量大小有关,所以C错误;
D:根据重力势能表达式Ep=mgh可知,重力势能大小还与物体质量大小有关,所以D错误.
故选: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3、选择题 在下图所描述的情景中,人对物体做功的是( )

①如图甲所示,将物块叠放在一起。②如图乙所示,在水平方向匀速搬动一盆花。③如图丙所示,费了很大的劲,杠铃仍纹丝不动。④如图丁所示,向前匀速推动拖把拖地。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试题分析:①将地面上的物体往上堆积,给物体一个向上的力,向上移动了距离.人对物体做功;②在水平方向搬运一盆花,人给花盆一个向上的托力,但是在水平移动了距离.人对花盆没有做功;人给重物一个向上的力,物体没有移动距离,人对重物没有做功;人给拖把一个向前的力,拖把向前移动了距离,人做了功;故C正确,A、B、D错误。
本题难度:简单
4、实验题 “探究动能定理”的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当小车在两条橡皮筋作用下弹出时,橡皮筋对小车做的功记为W0。当用4条、6条、8条……完全相同的橡皮筋并在一起进行第2次、第3次、第4次……实验时,橡皮筋对小车做的功记为2W0、3W0、4W0……,每次实验中由静止弹出的小车获得的最大速度可由打点计时器所打的纸带测出。
(1)关于该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__。
A.打点计时器可以用直流电源供电,电压为4~6V
B.实验中使用的若干根橡皮筋的原长可以不相等
C.每次实验中应使小车从同一位置由静止弹出
D.利用每次测出的小车最大速度vm和橡皮筋做的功W,依次做出W-vm、W-vm2、W-vm3、W2-vm、W3-vm……的图象,得出合力做功与物体速度变化的关系
(2)图乙给出了某次在正确操作情况下打出的纸带,从中截取了测量物体最大速度所用的一段纸带,测得O点到A、B、C、D、E各点的距离分别为OA=5.65cm,OB=7.12cm,OC=8.78cm,OD=10.40cm,OE=11.91cm。已知相邻两点打点时间间隔为0.02s,则小车获得的最大速度vm=___________m/s。
? 
参考答案:(1)CD
(2)0.83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5、填空题 如图所示,R1和R2都是“4W,100Ω”的电阻,R3是“1W,100Ω”的电阻,则AB间允许消耗的最大功率是_____________W。

参考答案:6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