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选择题 下列关于摩擦力与弹力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存在弹力的接触面间一定存在摩擦力
B.相互接触的物体之间一定存在弹力
C.存在摩擦力的接触面间一定存在弹力
D.发生相对运动的接触面之间一定存在摩擦力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摩擦力存在的条件,一是两物体间发生相对运动趋势,二是两物体间存在弹力,所以有摩擦力就一定有弹力,C正确,存在弹力的接触面间的两个物体不一定存在相对运动或者相对运动趋势,如静止向水平面上的物体,A错误,发生弹力的条件,一是两物体相互接触,二是发生形变,B错误,摩擦力属于接触力,所以需要接触,故D错误,
点评:有弹力不一定有摩擦力,有摩擦力一定有弹力
本题难度:一般
2、其他 画出下列各图中小球与棒所受的弹力方向。

参考答案: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3、填空题 某同学用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研究小车在斜面上的匀变速直线运动。实验步骤如下:
a.安装好实验器材,将打点计时器接到频率为50Hz的交流电源上。
b.接通电源后,让拖着纸带的小车沿斜面向下运动,重复几次。选出一条点迹清晰的纸带,舍去开始密集的点迹,从便于测量的点开始,每2个打点间隔取一个计数点,如图乙中0、1、2……8点所示。
c.用最小刻度是毫米的刻度尺测量各计数点的刻度数值,分别记作x0、x1、x2……x8。
d.分别计算出打点计时器打下计数点1、2、3……7时小车的瞬时速度v1、v2、v3……v7。
e.以v为纵坐标、t为横坐标,标出v与对应时间t的坐标点,画出v-t图线。

乙
结合上述实验步骤,请你完成下列任务:
小题1: 表1记录的是该同学测出计数点的刻度数值,其中x5未测定,请你根据图乙将这个测量值填入表1中。
表1:
符? 号
| x0
| x1
| x2
| x3
| x4
| x5
| x6
| x7
| x8
|
刻度数值/cm
| 0
| 1.12
| 2.75
| 4.86
| 7.49
| ?
| 14.19
| 18.27
| 22.03
|
小题2: 表2记录的是该同学根据各计数点的刻度数值,计算出打点计时器打下各计数点时小车的瞬时速度,请你根据表1中x5和x7计算出v6的值,并填入表2中。
表2:
符? 号
| v1
| v2
| v3
| v4
| v5
| v6
| v7
|
速度数值/(m·s-1)
| 0.34
| 0.47
| 0.59
| 0.72
| 0.84
| ?
| 0.98
|
小题3: 该同学在图丙中已标出v1、v2、v3、v4、v5和v7对应的坐标点,请你在图中标出v6对应的坐标点,并画出v-t图线。
小题4: 根据v-t图线可计算出小车的加速度a=___________m/s2。(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参考答案:
小题1:10.60±0.02
小题2:0.96
小题3:答案见下图

小题4:3.1±0.1
本题解析:小题1:长度测量需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读数有:10.60cm
小题2: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等于这一过程中的平均速度,所以
小题3:根据题中数据,画出v-t图线如下

小题4: 根据v-t图线,可知图线斜率为小车加速度,则
本题难度:一般
4、填空题 (1)用螺旋测微器测量某金属丝直径的结果如右图A所示,则该金属丝的直径是?mm;
(2)用游标卡尺测量某圆柱体高度的结果如右图B所示,则圆柱体的高度是?mm;
参考答案:(1) 1.782mm或1.783mm? (2)50.3mm
本题解析:分析:游标卡尺读数的方法是主尺读数加上游标读数,不需估读.螺旋测微器的读数方法是固定刻度读数加上可动刻度读数,在读可动刻度读数时需估读.
解答:解:螺旋测微器固定刻度读数为1.5mm,可动刻度读数为0.01×28.3=0.283mm,所以最终读数为1.783mm.
游标卡尺主尺读数为50mm,游标读数为0.1×3mm=0.3mm,所以最终读数为50.3mm.
故本题答案为:1.783,50.3.
点评:解决本题的关键掌握游标卡尺和螺旋测微器读数的方法,游标卡尺读数的方法是主尺读数加上游标读数,不需估读.螺旋测微器的读数方法是固定刻度读数加上可动刻度读数,在读可动刻度读数时需估读.
本题难度:一般
5、实验题 实验室可利用拉力传感器和速度传感器探究“动能定理”。如图12,他们将拉力传感器固定在小车上,用不可伸长的细线将其通过一个定滑轮与钩码相连,用速度传感器记录通过A、B时的速度大小。小车中可以放置砝码。

(1)实验主要步骤如下:
①测量__________和拉力传感器的总质量
;把细线的一端固定在拉力传感器上,另一端通过定滑轮与钩码相连;正确连接所需电路;
②将小车停在靠右方的C点,接通电源后释放小车,小车在细线拉动下运动,记录细线拉力及小车通过A、B时的速度。
③在小车中增加砝码,或___________,重复②的操作。
(2)下表是他们测得的一组数据,其中M是M1与小车中砝码质量之和,
是两个速度传感器记录速度的平方差,可以据此计算出动能变化量
,F是拉力传感器受到的拉力,W是F在A、B间所作的功。表格中的ΔE3=_________,W3=________。(结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3)根据下表,请在右图中的方格纸上作出
图线。
参考答案:
(1)小车;;改变钩码的个数
(2)0.619;0.610
(3)如图所示

本题解析:
(1)略;(2)由各组数据可见规律
,可得△E3=0.600;观察F-W数据规律可得数值上W=F/2=0.610;
(3)在方格纸上作出△E-W图线如图所示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