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选择题 下列各图中,AB之间一定存在弹力的是(?)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根据弹力产生的两个条件:一是直接接触;二是物体发生弹性形变来判断,也可以采用假设法判断.
解:A、a、b两个球尽管接触,由于两细绳竖直,但相互没有挤压,没有发生弹性形变,两者之间不存在弹力.故A错误.
B、两球存在相互挤压,发生了弹性形变,两球之间存在弹力.故B正确.
C、a、b两个球尽管接触,但相互没有挤压,没有发生弹性形变,两者之间不存在弹力.故C错误.
D、由于细绳竖直,重力与细绳的拉力平衡,斜面对球没有弹力,否则小球受到本身三个力,合力不可能为零,小球就不能平衡,与题条件不符.故D错误.
故选B
点评:判断弹力是否存在常用两种方法:一是条件法;二是假设法,根据平衡条件判断.
本题难度:简单
2、计算题 (12分)如图所示,质量为m=2kg的物体A底部连接在竖直轻弹簧B的一端,弹簧B的另一端固定于水平面上,劲度系数为k1=200N/m。用细绳跨过定滑轮将物体A与另一根劲度系数为k2的轻弹簧C连接,此时A上端轻绳恰好竖直伸直。当弹簧C处在水平位置且未发生形变时,其右端点位于a位置。将弹簧C的右端点沿水平方向缓慢拉到b位置时,弹簧B对物体A的拉力大小恰好等于A的重力。已知ab=40cm,求:
(1)当弹簧C处在水平位置且未发生形变时,弹簧B的形变大小。
(2)该过程中物体A上升的高度为多少?劲度系数k2是多少?

参考答案:(1)
(2)20cm 
本题解析:(1)弹簧C处于水平位置且没有发生形变时,A处于静止,弹簧B处于压缩状态,有:

带入数据解得:
(2)当ab=40cm时,弹簧B处于伸长状态,有:
带入数据求得:
故A上升高度:
弹簧C的伸长量为:
,
考点:本题考查胡克定律。
本题难度:困难
3、选择题 如图所示,四根相同的轻质弹簧连着相同的物体,在外力作用下做不同的运动:(1)在光滑水平面上做加速度大小为g的匀加速直线运动;(2)沿光滑斜面做匀速直线运动;(3)做竖直向下的匀速直线运动;(4)做竖直向上的加速度大小为g的匀加速直线运动。设四根弹簧伸长量分别为
、
、
、
,不计空气阻力,g为重力加速度,则

[? ]
A.
>
B.
<
C.
<
D.
=
参考答案:AB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4、简答题 某同学利用所学物理知识设计了一个电子拉力计,其原理如图所示:金属弹簧右端和滑动触头P固定在一起(弹簧的电阻不计,P与R1之间的摩擦不计).定值电阻R0=30Ω;电阻R1是用均匀电阻丝密绕在瓷管上做成的(类似于滑动变阻器),其长度为10cm,阻值R1=300Ω,电源电动势E=3V,内阻不计.理想电流表的量程为0~100mA.当拉环不受拉力时,触头P刚好不与电阻R1接触(即电路断开).弹簧的劲度系数为10000N/m.
(1)电路中连入R0的目的是______.
(2)设计中需要将电流表上的电流数值改为拉力的数值,那么在原电流表的40mA处应改为______N.分析可知拉力计的刻度是否均匀______.
(3)长时间使用后电源的电动势会下降,因此会造成测力计的读数偏______.
(4)为了使拉力计的量程增大应采用的措施是(只填写一条)______.
参考答案:(1)电路中连入R0的目的是对电流表起保护作用,防止当P移动到R1的最右端时电流表被烧坏;
(2)当I=4mA=0.04A时
电路中的总电阻R=EI=30.04=75Ω,
电阻丝接入电路的电阻R1′=R-R0=75Ω-30Ω=45Ω
因L1R1=xR1′
即10300=x45,
解得x=1.5cm,
所以弹簧伸长的长度△x=L1-x=10cm-1.5cm=8.5cm=8.5×10-2m,
则弹簧弹力的大小为 F=k△x=10000×8.5×10-2=850N
由上得 F=k[L-L1R1(EI-R0)]
可知,F与I是非线性关系,电流表的刻度是均匀的,故拉力计的刻度是不均匀.
(3)长时间使用后电源的电动势会下降,相同电阻时,电路中电流减小,指针的偏转角度减小,会造成测力计的读数偏小.
(4)由F的表达式F=k[L-L1R1(EI-R0)]知,为了使拉力计的量程增大,可更换劲度系数更大的弹簧或增加电阻R1匝数(或长度).
故答案为:
(1)电路中连入R0的目的是对电流表起保护作用,防止当P移动到R1的最右端时电流表被烧坏;
(2)850,否或不均匀;?
(3)小
(4)更换劲度系数更大的弹簧或增加电阻R1匝数(或长度).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5、实验题 小车拖着穿过
打点计时器的纸带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如图是经打点计时器打出的纸带的一段,计数点序号(按打点顺序计数)是l、2、3、4……,已知交流电的频率为50Hz,纸带上每相邻两个计数点间还有四个打印点.则小车运动的加速度大小是______m/s2,(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参考答案:1.90mm
本题解析: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推论公式△x=aT2可以求出加速度的大小,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中时间中点的速度等于该过程中B点的瞬时速度,再由速度时间关系式解得A点的速度.
解:设12段位移为x6,23段位移为x5,后面各段位移分别为?x4,x3,x2,x1
由加速度求解公式:a=
解得:a=1.90m/s2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