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计算题 如图所示,质量M=4Kg的木板AB静止放在光滑水平面上,C到木板左端A的距离L=0.5m,CB段木板是光滑的,质量m=1Kg的小木块静止在木板的左端,与AC段间的动摩擦因数μ=0.2。当木板AB受到水平向左F=14N的恒力,作用时间t后撤去,这时小木块恰好到达C处(g=10m/s2)。试求:
(1)水平恒力F作用的时间t;
(2)到达C点时两物速度各是多少?

参考答案:(1)1s
(2)m的速度为2m/s;M的速度为3m/s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困难
2、选择题 如图所示,平直木板AB倾斜放置,板上的P点距A端较近,小物体与木板之间的动摩擦因数由A到B逐渐减小。先让物体从A端由静止开始滑到B端,然后将A端着地,抬高B,使木板的倾角与前一过程相同,再让物体从B由静止开始下滑到A端。上述两过程相比较,下列说法中一定正确的是

A.物体经过P点的动能,前一过程较小
B.物体从顶端滑到底端的时间,前一过程较长
C.物体滑到底端时的速度,前一过程较大
D.物体从顶端滑到P点的过程中因摩擦产生的热量,前一过程较少
参考答案:AB
本题解析: 物块在AB上滑动时的加速度为
,由于小物体与木板之间的动摩擦因数由A到B逐渐减小,所以AP短的加速度较小,BP段的加速度较大,又有AP段的长度小于BP段的长度,由
,知经过P点的速度,前一过程较小,所以从A到P物体的动能较小,A正确;物体从A滑向B的过程中,加速度逐渐增大,物体从B滑向A的过程中,加速度逐渐减小,由
知,第二个过程速度随位移增大的快,所以运动时间短,B正确;对应与板上同一位置,摩擦力是相同的,所以两次运动整个过程摩擦力做功相同,产生的热量相同,由动能定理知到底端的速度应该相同,CD错误。(提示:B选项也可以用速度-时间图象来讨论)
本题难度:一般
3、选择题 (2011年泉州模拟) 2009年10月第十一届全运会上,广东选手钟杏平荣获女子蹦床项目冠军.蹦床运动中运动员在一张绷紧的弹性网上蹦起、腾空并做各种空中动作,图3-2-6中记录的是一运动员从空中落下与蹦床接触又被弹起过程中的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图线,由图象可知( )

图3-2-6
A.运动员与蹦床接触的时间为从t2到t4
B.在t2和t4时刻,运动员受到蹦床给他的弹力最大
C.在t3时刻运动员所受合力为零
D.在t3时刻运动员受到蹦床给他的弹力大于自身重力的2倍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选D.运动员接触蹦床后到离开蹦床前,加速度均在变化,即v-t图线的斜率在变化,由题图可知,t1~t5时间内运动员与蹦床接触,t3时刻运动员速度为零,运动员到达最低点,运动员受到蹦床的弹力最大,合力最大,故A、B、C均错误.由图中比较t3时刻与0~t1时间内图线斜率可知,t3时刻运动员的加速度方向向上,且at3>g,再由F-mg=mat3,可得:F=mg+mat3>2mg,故D正确.
本题难度:一般
4、选择题 如图所示,与吊篮质量相等的物体Q被固定在吊篮P中轻质弹簧的上端,吊篮悬挂在天花板上。当悬挂吊篮的细绳剪断的瞬间,物体Q、吊篮P的加速度大小分别是

[? ]
A.aP=aQ=g
B.aP=2g,aQ=g
C.aP=g,aQ=2g
D.aP=2g,aQ=0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5、简答题 如图所示,有一长度为x=1.0m、质量为M=10Kg的平板小车,静止在光滑的水平面上,在小车的左端放置一质量为m=4.0Kg的小物块,物块与小车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0.25,要使物块在t=2.0s内运动到小车的右端,则施加在小物块上的水平向右的拉力大小应为多少?(g=10m/s2)

参考答案:小车和物块的运动情况如图所示,在物块运动到小车右端的过程中,
小车发生的位移为x1,物块发生的位移为x2,取向右为正,
以小车为研究对象,由牛顿第二定律得:
μmg=Ma1①
由匀变速运动的公式得:
x1=12a1t2②
以物块为研究对象,由牛顿第二定律得:
F-μmg=ma2③
由匀变速运动的公式得:
x2=12a2t2④
由题意得:
x2-x1=x⑤
由①②③④⑤带入数据得:F=16N
答:施加在小物块上的水平向右的拉力大小应为16N.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