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简答题 我国发射的“嫦娥一号”卫星发射后首先进入绕地球运行的“停泊轨道”,通过加速再进入椭圆“过渡轨道”,该轨道离地心最近距离为L1,最远距离为L2,卫星快要到达月球时,依靠火箭的反向助推器减速,被月球引力“俘获”后,成为环月球卫星,最终在离月心距离L3的“绕月轨道”上飞行.已知地球半径为R,月球半径为r,地球表面重力加速度为g,月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为g/6,求:
(1)卫星在“停泊轨道”上运行的线速度;
(2)卫星在“绕月轨道”上运行的线速度.
参考答案:(1)根据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GM地mL12=mv12L1?
解得:v1=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2、选择题 由于行星的自转,放在某行星“赤道”表面的物体都处于完全失重状态.如果这颗行星在质量、半径、自转周期、公转周期等参数中只有一个参数跟地球不同,而下列情况中符合条件的是( )
A.该行星的半径大于地球
B.该行星的质量大于地球
C.该行星的自转周期大于地球
D.该行星的公转周期大于地球
参考答案:放在某行星“赤道”表面的物体都处于完全失重状态,那么重力等于向心力.a=rω2,可变条件有 g、r、ω因为只有一个不变,那么想要g=a,可以减小g,或者增大ω,或者增大r.行星的质量大于地球会增大g,行星的自传周期大于地球会减小ω,而公转周期对此无影响,故A正确,B、C、D错误.
故选A.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3、选择题 关于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卫星可能的轨道,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只要轨道的圆心在地球自转轴上,这些轨道都是可能的轨道
B.只要轨道的圆心在地球的球心上,这些轨道都是可能的轨道
C.只有轨道平面与地球赤道平面重合的轨道才是可能的轨道
D.只有轨道圆心在球心且不与赤道平面重合的轨道才是可能的轨道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4、填空题 (1)2004年7月25日,中国用长征运载火箭成功的发射了“探测二号”卫星.如图是某监测系统每隔2.5s拍摄的,是关于起始匀加速阶段火箭的一组照片.已知火箭的长度为40m,用刻度尺测量照片上的长度,结果如图1所示.火箭的加速度a=______m/s2,火箭在照片中第2个像所对应时刻的瞬时速度大小υ=______m/s.
(2)在科学探究活动中,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归纳得出结论是非常重要的环节.为探究物体作直线运动过程中s随t变化的规律,某实验小组经过实验和计算得到下表的实验数据
物体运动的起止点 | 所测的 物理量 | 测量次数 1 2 3 4 5
|
A→B 时间t(s) 0.89 1.24 1.52 1.76 1.97 时间t2(s2) 0.79 1.54 2.31 3.10 3.88 位移s(m) 0.25 0.50 0.75 1.00 1.25
|
根据表格数据,请你在如图2所示的坐标系中,纵、横轴分别选择合适的物理量和标度作出关系图线.并根据图线分析得出物体从A→B的过程中s随t变化的定量关系式:______.
参考答案:(1)根据火箭的长度为40m,按比例确定出火箭第1个像与第2个像间的位移大小x1=80m,火箭第2个像与第3个像间的位移大小x2=130m,
由△x=aT2,得a=△xT2=x2-x1T2=130-802.52m/s2=8m/s2.
第2个像所对应时刻的瞬时速度大小等于第1个像与第3个像间的平均速度,则v=x1+x22T=42m/s.
(2)以s为纵轴,t2为横轴建立坐标系的物理量,采用描点法画图
物体运动
的起止点所测的
物理量测量次数12345A→B时间t(s)0.891.241.521.761.97时间t2(s2)0.791.542.313.103.88位移s(m)0.250.500.751.001.25

根据图线分析得出物体从A→B的过程中s随t变化的定量关系式.为s=516t2=0.31t2.
故答案为:
(1)8、42
(2)图象如图所示;s=0.31t2.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5、选择题 下列天体绕地球匀速圆周运动,说法正确的是( )
A.月球绕地球匀速圆周运动过程中受到恒力的作用
B.卫星匀速圆周绕行的最大速度可以达到9km/s
C.各国的同步卫星都在赤道正上空的同一圆周上运行
D.空间站内的宇航员可以通过练习哑铃来锻炼肌肉
参考答案:A、月球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靠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万有引力的方向时刻在改变,所以所受的力不是恒力.故A错误.
B、根据GMmr2=mv2r,解得v=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