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选择题 如右图所示,ACB是一光滑的、足够长的、固定在竖直平面内的“∧”形框架,其中CA、CB边与竖直方向的夹角均为θ.P、Q两个轻质小环分别套在CA、CB上,两根细绳的一端分别系在P、Q环上,另一端和一绳套系在一起,结点为O.将质量为m的钩码挂在绳套上,OP、OQ两根细绳拉直后的长度分别用l1、l2表示,若l1∶l2=2∶3,则两绳受到的拉力之比F1∶F2等于( )

A.1∶1 ? B.2∶3
C.3∶2?D.4∶9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由于P、Q小环重力不计,小环P、Q平衡时合力为零,杆对小环的弹力垂直于杆,则绳对小环的拉力也垂直于杆.则由几何关系可知, 两绳与竖直方向的夹角相等,两绳的拉力相等,故
.,A正确,
故选A
点评:本题的解题关键是抓住两环只受两个力,二力平衡,确定出两绳的方向.还要能正确的受力分析,并且能熟练运用几何知识分析力的关系.
本题难度:一般
2、选择题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力的产生离不开施力物体,但可以没有受力物体
B.没有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力照样可以独立存在
C.有的物体自己就有一个力,这个力不是另外的物体施加的
D.力不能离开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而独立存在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3、实验题 在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实验中,采用如图a所示的实验装置,把附有滑轮的长木板平放在水平的实验桌上。小车及车中砝码的质量用M表示,盘及盘中砝码的质量用m表示,小车所受拉力用F表示,小车的加速度可由小车后拖动的纸带由打点计时器打上的点计算出。

(1)如图b为甲同学根据测量数据作出的a-F图线,图线不过原点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若使图线过原点应对实验装置采取的改进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乙、丙同学用同一装置做实验,画出了各自得到的a-F图线如图c所示,两个同学做实验时取值不同的物理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处理数据时,总是把托盘和砝码的重力当作小车所受合力。而实际上小车所受合力比托盘和砝码的重力要________一些(选填“大”或“小”)。因此,为使实验结论的可信度更高一些,应使托盘和砝码的总质量尽可能________一些(选填“大”或“小”)。
参考答案:(1)没有平衡摩擦力或平衡摩擦力不够,将木板右端垫起适当高度
(2)小车及车上的砝码的总质量不同
(3)小,小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困难
4、实验题 某同学在验证牛顿第二定律的实验中,实验装置如图所示。打点计时器使用的交流电源的频率为50 Hz。开始实验时,细线上挂适当的钩码,释放小车后,小车做匀加速运动,与小车相连的纸带上被打出一系列小点。

(1)下图给出的是实验中获取的一条纸带的一部分:1、2、3、4是计数点,每相邻两计数点间还有4个打点,计数点间的距离如图所示。根据图中数据计算的加速度a=____m/s2,计数点2对应的速度大小v2=____ m/s。(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2)实验中,该同学测出拉力F(钩码重力)和小车质量M,根据
计算出加速度。发现绝大多数情况下,根据公式计算出的加速度要比利用纸带测出的加速度大。若该同学实验操作过程没有错误,试分析其原因。(至少写两点)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另一同学在完成同样的实验时,每次实验在吊挂之处逐次增加一个质量为50 g的钩码,利用纸带测出每次小车的加速度,如果小车质量为100 g,细绳质量可忽略,则下列曲线最适合描述小车加速度随着吊挂钩码个数变化的是__________。
? 
参考答案:(1)0.16(0.15也算对),0.36
(2)①存在摩擦阻力,②绳的拉力小于钩码重力
(3)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5、填空题 物理学中引入“合力”、“分力”等概念,从科学方法来说,是属于____________方法;探究牛顿第二定律这一规律时采用的科学方法是属于____________方法。
参考答案:等效替代,控制变量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