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实验题 (9分)某同学在做探究弹力和弹簧伸长的关系的实验中,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所用的钩码每只的质量都是30g,他先测出不挂钩码时弹簧的自然长度,再将5个钩码逐个挂在弹簧的下端,每次都测出相应的弹簧总长度,将数据填在了下面的表中.(弹簧始终未超过弹性限度,取g=10m/s2)

(1)试根据这些实验数据在下图给定的坐标纸上作出弹簧所受弹力大小F跟弹簧总长L之间的函数关系图线,说明图线跟横坐标轴交点的物理意义。
(2)所得图线的物理意义是什么?该弹簧的劲度系数k是多大?

参考答案:(1)见解析?(2)25N/m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胡克定律的验证,⑴根据实验数据在坐标纸上描出的点,基本上在同一条直线上。可以判定F和L间是一
次函数关系。画一条直线,使尽可能多的点落在这条直线上,不在直线上的点均匀地分布在
直线两侧。该图线跟横轴交点的横坐标表示弹簧的原长。
⑵图线的物理意义是表明弹簧的弹力大小和弹簧伸长量大小成正比。由
可得k=25N/m。
点评:验证物理量间的正比关系一直是高考物理实验题频繁出现的题型,描点连线看起来简单,但真正连线后得到的数据却跟答案大相径庭,需要老师强调,学生多加练习
本题难度:一般
2、实验题 我们可以利用气垫导轨、光电门及计时器和滑块来探究两物体发生完全非弹性碰撞时动量变化的规律,如图所示,将滑块前端沾上橡皮泥(橡皮泥质量不计),只在滑块1(质量为230
g)上安装U型挡光片(如图单边加中间宽度d为0.03m),把滑块2(质量为216g)放在两个光电门之间,先给滑块1某一初速度,通过光电门B后与滑块2相碰撞,并粘合在一起通过光电门A,由电 子计时器读出两次时间间隔分别为0.05342s和0.10500s。则碰前滑块1的动量为P1=?;碰撞后,两滑块一起运动时的总动量为P2=?。(结果保留三位小数)
参考答案:0.129? 0.127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3、简答题 劲度系数k=800N/m的轻质弹簧两端分别连接着质量均为12kg的物体A、B,将它们竖直静止放在水平面上,如图所示.现将一竖直向上的变力F作用在A上,使A开始向上做匀加速运动,经0.40s物体B刚要离开地面.(g=10m/s2?)
试求:
(1)物体A重力势能增加了多少
(2)物体B刚要离开地面时,物体A的动能
(3)弹簧的弹性势能公式:Ep=
kx2,x为弹簧的形变量,则此过程中拉力F做的功是多少?
参考答案:(1)开始时弹簧压缩:mAg=kx1
当物体B刚要离地面时弹簧伸长:kx2=mBg
解得:x1=x2=0.15?m
物体A重力势能增大,△EpA=mAg(x1+x2)=36?J
(2)物体A向上做匀加速运动,根据位移时间关系公式,有:
x1+x2=12at2
根据速度时间关系公式,有:
vA=at
联立解得
EK=12mAvA2=13.5?J
(3)因开始时弹簧的压缩量与末时刻弹簧的伸长量相等,对应弹性势能相等
【解法一】动能的增加量:△Ek=EK=13.5?J
由功能关系:WF=△EpA+△Ek=49.5?J
【解法二】动能的增加量:△Ek=EK=13.5?J
重力做功:WG=-mAg(x1+x2)=36?J
根据动能定理:WF+WG=△Ek?
解得:WF=49.5?J
答:(1)物体A重力势能增加了36J;
(2)物体B刚要离开地面时,物体A的动能为13.5J;
(3)此过程中拉力F做的功是49.5J.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4、填空题 在“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实验中,打点计时器接在电压为U,频率为f的交流电源上,从 实验中打出的几条纸带中选出一条理想纸带,如图所示,选取纸带上打出的连续5个点A、B、C、D、E,测出A点距起始点的距离为S0,点AC间的距离为S1,点CE间的距离为
,已知重锤的质量为m,当地的重力加速度为g,则:
小题1:起始点O到打下C点的过程中,重锤重力势能的减少量为△EP=?,重锤动能的增加量为△EK=?。
小题2:根据题中提供的条件,还可利用重锤下落求出当地的重力加速度g=??,经过计算可知,测量值比当地重力加速度的真实值要小,其主要原因是:?。
参考答案:
小题1:
小题2:
?,纸带与限位孔之间的摩擦力(或纸带与其它部分的阻力或摩擦阻力)
本题解析:分析:(1)根据重力势能变化量△EP=mgh,确定高度h求解.由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推论vn=
,求出C点速度,再求动能的增加量为△Ek.
(2)由△x=aT2求解加速度.实验中存在各种阻力,使实验产生误差.
解答:解:(1)重锤重力势能的减少量为△EP=mg(s0+s1).
打C点重锤的速度vC=
,T=2?
,
重锤动能的增加量为△Ek=
=
(2)由s2-s1=a(
)2,得,a=
由于纸带与限位孔之间摩擦力作用、重物受到空气阻力等影响,g测量值比当地重力加速度的真实值要小.
故本题答案是:(1)mg(s0+s1);?
(2)
;?纸带与限位孔之间摩擦力作用.
点评:本题容易出错的地方是T=
,要注意区分电源的周期与计数点时间间隔,式中△x=aT2中T是计数点时间间隔.
本题难度:一般
5、实验题 (4分)一个小球沿斜面向下运动,现在用
的闪频相机拍摄下的不同时刻的小球所处的位置照片如图所示,测得小球的在连续相等的时间内的位移如下表,则:

| 
| 
| 
|
8.20cm
| 9.30cm
| 10.40cm
| 11.50cm
|
(1)小球在相邻的相等时间内的位移差?(填写“相等”或“不相等”),小球的运动性质属于?直线运动.

(2)有甲、乙两个同学计算小球的加速度的方法如下:
甲:
,
,
,
;
乙:
,
,
;
撇开本题所给的数据从理论上讲,甲、乙两位同学的计算方法中 ?(填写“甲、乙”)方法更好.
参考答案:(1)相等 匀加速直线运动?(2)乙
本题解析:(1)由表格中数据可知连续相邻相等的时间内位移之差相等,所以可确定小球做匀变速直线运动。根据甲求加速度,只能用到s1和s4两个数据,误差较大,乙同学的求法能用到所有数据,所以乙方法更好。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