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选择题 在下列四个核反应方程中,x表示中子的是
A.
?
i+x
B.
C.
D.
+
?
+x
2、其他 在
衰变中常伴有一种称为“中微子”的例子放出。中微子的性质十分特别,因此在实验中很难探测。1953年,莱尼斯和柯文建造了一个由大水槽和探测器组成的实验系统,利用中微子与水中
的核反应,间接地证实了中微子的存在。
(1)中微子与水中的
发生核反应,产生中子(
)和正电子(
),即中微子+
→
+
可以判定,中微子的质量数和电荷数分别是____________。(填写选项前的字母)
A、0和0
B、0和1
C、1和0
D、1和1
(2)上述核反应产生的正电子与水中的电子相遇,与电子形成几乎静止的整体后,可以转变为两个光子(
),即
+
2
已知正电子和电子的质量都为9.1×10-31kg,反应中产生的每个光子的能量约为____________J,正电子与电子相遇不可能只转变为一个光子,原因是____________。
(3)试通过分析比较,具有相同动能的中子和电子的物质波波长的大小。
3、选择题 卢瑟福通过实验首次实现了原子核的人工转变,核反应方程为
+
→
+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通过此实验发现了质子
B.实验中利用了放射源放出的γ射线
C.实验中利用了放射源放出的α射线
D.原子核在人工转变过程中,电荷数可能不守恒
4、计算题 1919年卢瑟福用α粒子撞击核发现了质子。
(1)写出这个核反应的方程式___________。
(2)上述核反应可以用如下的模型来认识,运动的α粒子撞击一个静止的
核,它们暂时形成一个整体(复合核),随即复合核迅速转化成一个质子和另一个原子核,已知复合核发生转化需要能量1.19 MeV。那么要想发生上述核反应,入射的α粒子的动能至少要多大?
(3)英国物理学家威耳逊在1911年发明了“云室”,带电粒子在云室中运动时,可以显现出运动的径迹。把云室放在匀强电场中,分别将质子和α粒子垂直于电场方向打入同一匀强电场中,观察它们运动的径迹,如果质子和α粒子运动的径迹相同(电场方向和质子、α粒子运动径迹所在平面平行)。求:质子和α粒子进入电场时的动能之比是多少?
5、选择题 三个原子核X、Y、Z,X核放出一个电子后变为Y核,后用质子(
)轰击Y核生成Z核并放出一个氦核(
),则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
A.X核电荷数比Y核电荷数多1
B.X核与Y核的中子数相同
C.X核的质量数比Z核质量数大3
D.X核的质量数比Z核质量数大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