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选择题 一个人在高处用望远镜注视地面的木工以每s一次的频率打击铁钉,他每次听到声音时,恰好看到锤都击在钉子上,当木工停止击钉后,他又听到两次击钉声,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m/s,则( )
A.木工离他340m
B.木工离他680m
C.他听到第一次声音时,看到木工第三次击在钉子上
D.他听到第一次声音时,看到木工第四次击在钉子上
参考答案:A、B木工钉钉子的同时,就可以被看到.而钉钉子的声音间隔正好是1s一次,所以人和木工之间的距离是两次声音传播的路程,也就是从看到最后一次击锤到听到最后一次声音,时间正好是2s.
则由题意得:木工离他的距离S=Vt=340m/s×1s×2=680m.故A错误,B正确.
C、D由分析可知,他听到第一次声音时,看到木工第三次击在钉子上,故C正确,D错误.
故选B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2、简答题 如图所示,小球P一边贴着水面每秒振动5次,一边沿x轴正方向匀速移动,x=0点
是它的初始位置,图示为恰经10个周期时观察到的水面波,此时小球运动到x=20cm处.问:
(1)在x=-20cm处的浮子的振动频率比波源频率大还是小?
(2)小球P匀速移动的速度及此水面波的传播速度分别多大?
参考答案:(1)由图可知,质点在向右移动,故在x=-20cm处的浮子的振动频率比波源频率小
(2)小球P振动的周期T=15s=0.2s
小球P振动10个周期所用时间t=10T=2s
小球P的速度v1=s1t=0.22m/s=0.1m/s
水面波的传播速度v2=s2t=0.42m/s=0.2m/s;
答:x=-20cm处的浮子的振动频率比波源频率小;(2)小球P的速度为0.1m/s,水面波的传播速度为0.2m/s.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3、填空题 有一种示波器可以同时显示两列波形.对于这两列波,显示屏上横向每格代表的时间间隔相同.利用此示波器可以测量液体中的声速,实验装置的一部分如图1所示:管内盛满液体,音频信号发生器所产生的脉冲信号由置于液体内的发射器发出,被接收器所接收.图2为示波器的显示屏.屏上所显示的上、下两列波形分别为发射信号与接收信号.若已知发射的脉冲信号频率为f=2000Hz,发射器与接收器的距离为s=1.30m,求管内液体中的声速.(已知所测声速应在1300~1600m/s之间,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参考答案:设脉冲信号的周期为T,从显示的波形可以看出,图2中横向每一分度(即两条长竖线间的距离)所表示的时间间隔为?
△t=T2其中T=1f
对比图2中上、下两列波形,可知信号在液体中从发射器传播到接受器所用的时间为
? t=△t(2n+1.6)其中n=0,1,2…,
液体中的声速为v=st
联立上式,代入已知条件并考虑到所测声速应在1300~1600m/s之间,得
? v=1.4×103m/s
答:管内液体中的声速是1.4×103m/s.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4、填空题 甲乙两只小船相距24m,有一列水波在水面上传播时每只船每分钟上下浮动20次,当甲船位于波峰时,乙船位于波谷,两船之间还有一个波峰,可知该水波速度是______m/s.
参考答案:由题知,每只船每分钟上下浮动20次,则每秒振动13次,则波的频率为13Hz.
甲船位于波峰时乙船恰位于波谷,两船之间还有一个波峰,两船之间的距离等于1.5个波长,
即有λ=241.5=16m,
则波速为v=λf=163m/s.
故答案为:163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5、选择题 沙尘暴是由于土地沙化引起的一种恶劣的气象现象.发生沙尘暴时能见度只有几十米,天空变黄发暗.这是由于这种情况下( )
A.只有波长较短的一部分光才能到达地面
B.只有波长较长的一部分光才能到达地面
C.只有频率较大的一部分光才能到达地面
D.只有能量较大的光子才能到达地面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