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选择题   有一质点从t=0开始由原点出发,其运动的速度-时间图象如图所示,则
有一质点从t=0开始由原点出发,其运动的速度-时间图象如图所示,则
A.t=1s时,质点的运动方向改变
B.t=2s时,质点离原点的距离最大
C.0-1s内和2-3s内物体的加速度不相同
D.t=4s时,质点回到原点
 
	参考答案:BCD
	本题解析:分析:速度时间图线的斜率表示加速度,图线与时间轴围成的面积表示位移,速度的正负表示运动的方向.
解答:A、在0-2s内,速度都为正值,运动方向未发生改变.故A错误.
B、在t=2s时,图线与时间轴围成的面积最大,质点距离原点的距离最大.故B正确.
C、0-1s内2-3s内图线的斜率一正一负,知加速度方向相反.故C正确.
D、在t=4s时,图线与时间轴围成的面积为零,知质点回到原点.故D正确.
故选BCD.
点评:解决本题的关键知道速度时间图线的物理意义,知道图线斜率和图线与时间轴围成的面积表示的含义.
	本题难度:困难
	        2、选择题  如图所示,波源S从平衡位置(y=0)开始振动,运动方向竖直向上(y轴的正方向),振动周期T=0.01s,产生的机械波向左、右两个方向传播,波速均为v=80m/s,经过一段时间后,P、Q两点开始振动,已知距离SP=1.2m、SQ=2.6m。若以Q点开始振动的时刻作为计时的零点,则在图所示的四幅振动图象中,能正确描述S、P、Q三点振动情况的是

[? ]
A.甲为Q点的振动图象 
B.乙为振源S点的振动图象 
C.丙为P点的振动图象 
D.丁为P点的振动图象 
 
	参考答案:A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3、计算题  一列沿x轴正方向传播的简谐波,在t=0的时刻的波形图,已知这列波在A出现两次波峰的最短时间是0.4s,求:

(1)这列波的波速是多少?
(2)再经过多少时间质点B才能第一次到达波峰?
(3)这段时间里B通过的路程是多少?
 
	参考答案:10m/s0.5s9cm
	本题解析:观察波形图,我们可以发现,波长λ=4m
因A点两次出现波峰的最短时间是0.4s,所以这列波的周期T=0.4s.
(1)波速v=λ/T=4/0.4m/s=10m/s
(2)现在波峰在x=4m处,而B点在x=9m处,传播距离 x=9m-4m=5m
x=9m-4m=5m
波传到B点的时间t1= s=0.5s
s=0.5s
(3)现在,波刚传都x=5m处,也就是说x=5m处的质点刚刚开始振动,因为是向右传播,所以是从平衡位置开始向下振动,那么从平衡位置开始向下振动到第一次到达波峰通过的路程为三倍的振幅,所以质点B通过的路程为s=3×3cm=9cm.
	本题难度:一般
	        4、简答题  如图是某振子作简谐振动的图象,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因为振动图象可由实验直接得到,所以图象就是振子实际运动的轨迹
B.由图象可以直观地看出周期、振幅,还能知道速度、加速度、回复力及能量随时间的变化情况
C.振子在B位置的位移就是曲线BC的长度
D.振子运动到B点时的速度方向即为该点的切线方向
 
	参考答案:A、D振动图象反映了振子的位移随时间的变化情况,并不是振子的运动轨迹,所以不能说:振子运动到B点,故AD错误.
B、由图读出振幅A=4cm,周期T=0.2s,由图可读出振子的位移随时间的变化情况,根据简谐运动的特征:F=-kx、a=-kxm,可判断出振子的加速度、回复力随时间的变化,根据速度与位移的变化情况相反,即位移增大时,速度减小,位移减小时速度增大,可判断出速度的变化,从而能分析出能量的变化情况,故B正确.
C、振子的位移等于图象的纵坐标,不是曲线的长度,故C错误.
故选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5、选择题  一质点做简谐运动的图象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

A.质点运动频率是4Hz
B.在10要内质点经过的路程是20cm
C.第4末质点的速度是零
D.在t=1s和t=3s两时刻,质点位移大小相等、方向相同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质点振动的周期为4s,所以频率为 ,振动图像中斜率为速度,所以第4s末质点的速度最大,质点在一个周期运动8cm,,所以10s内经过的路程可能20cm,也可能小于20cm,也可能大于20cm,因为速度不是匀速度。所以选D。
,振动图像中斜率为速度,所以第4s末质点的速度最大,质点在一个周期运动8cm,,所以10s内经过的路程可能20cm,也可能小于20cm,也可能大于20cm,因为速度不是匀速度。所以选D。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