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选择题 一束复色可见光射到置于空气中的平板玻璃上,穿过玻璃后从下表面射出,变为a、b两束单色光,如图所示 ,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有

A.a、b两束单色光是平行光束,且a光在玻璃中传播的速度较小
B.在同一个双缝干涉实验仪上作实验时,a光的干涉条纹间距比b光大
C.若a光是氢原子从第3能级跃迁到第1能级产生的,则b光可能是氢原子从第4能级跃迁到第2能级产生的
D.若a光能使某金属射出电子,则b光也一定能使该金属发射出电子
参考答案:AC
本题解析:分析:一束复色光从空气斜射到厚平板玻璃(上、下表面平行)的上表面,穿过玻璃后从下表面射出,变为a、b两束平行单色光,从而可确定折射率大小.由c=nv可得两根光线在水中的速度与折射率成反比;再由v=λf得波长与速度成正比的关系.
解答:解:A、光从空气斜射到玻璃,因为玻璃上下表面平行,当第二次折射时折射光线与第一次折射入射光线平行.由于折射率不同,a光偏折较大,b光偏折较小.所以此玻璃对a光的折射率大于对b光的折射率,则a光在玻璃中传播的速度较小.故A正确;
B、光从空气斜射到玻璃,由于折射率不同,a光偏折较大,b光偏折较小.所以此玻璃对a光的折射率大于对b光的折射率.则a光的传播速度小于对b光,从而得出a光的波长小于b光,用同一双缝干涉装置进行实验可看到a光的干涉条纹间距比b光的小,故B错误;
C、a光频率大于b光频率,所以a光子能量大于b光子能量,则若a光是氢原子从第3能级跃迁到第1能级产生的,则b光可能是氢原子从第4能级跃迁到第2能级产生的,故C正确;
D、光从空气斜射到玻璃,由于折射率不同,a光偏折较大,b光偏折较小.所以此玻璃对a光的折射率大于对b光的折射率.则a光的传播速度小于对b光,从而得出a光的波长小于b光,a光的频率大于b光,若a光能使某金属射出电子,则b光也不一定能使该金属发射出电子.故D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可用假设法,由折射率不同,从而假设a是紫光,b是红光,则可根据红光与紫光的特性来确定出正确答案.
本题难度:一般
2、实验题 (1)一点光源以功率P向外发出波长为λ的单色光,已知普朗克恒量为h,光速为c, 则此光源每秒钟发出的光子数为_____ ______个,若某种金属逸出功为W,用此光照射某种金属时逸出的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为________ ________。
(2)如图所示,是使用光电管的原理图。当频率为
的可见光照射到阴极K上时,电流表中有电流通过。

①当变阻器的滑动端P向?端滑动时(选填“左”或“右”),通过电流表的电流将会减小。
②当电流表电流刚减小到零时,电压表的读数为U,则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为??(已知电子电荷量为e).
③如果不改变入射光的频率,而增加入射光的强度,则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将_______ (选填“增加”、“减小”或“不变”).
参考答案:(1)
?、
?(2)①?右?,②? eU?③?不变
本题解析:(1)由公式
,
,可得
,由公式
得
,
(2)①当变阻器的划片向右端滑动时通过电流表的电流减小,②当电流表减小到零时,没有电子跑到阳极,最大初动能为到达阳极刚好速度减小到零,所以为Ue.③不变光子的能量和入射光的频率有关,
本题难度:简单
3、计算题 用波长为λ的光照射金属的表面,当遏止电压取某个值时,光电流被截止。当光的波长改变为原波长的l/n后,已查明使电流截止的遏止电压必须增大到原值的η倍。试计算原入射光的波长λ。
参考答案:解:利用eUC=hv-W0,按题意可写出两个方程:
?①
以及
?②
②-①得
再将①代入,便有
解得
式中W0是金属的逸出功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4、选择题 已知能使某金属产生光电效应的极限频率为v0
[? ]
A.当用频率为2v0的单色光照射该金属时,一定能产生光电子
B.当用频率为2v0的单色光照射该金属时,所产生的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为hv0
C.当照射光的频率v大于v0时,若v增大,则逸出功增大
D.当照射光的频率v大于v0时,若v增大一倍,则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也增大一倍
参考答案:A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5、选择题 研究光电效应的电路如图所示。用频率相同、强度不同的光分别照射密封真空管的钠极板(阴极K),钠极板发射出的光电子被阳极A吸收,在电路中形成光电流。下列光电流I与A、K之间的电压UAK的关系图像中,正确的是(? )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当照射光的频率大于钠的极限频率时,不管照射光强度大小,立即产生光电效应,同时有光电流,所以A、B选项错误;当产生光电效应后,强光照射下,产生更多的光电子,有更大的光电流,且刚产生光电子时,由于A极板与电源正极相接,A极板电势较高而K极板与电源负极相接电势较低,所以光电子向A极板集中,K极板逐渐带上正电荷,且正电荷也逐渐增多,导致K极板的电势由小变大,导致KA极板的电压由负向较大逐渐变小进而变成正向较大,所以C选项正确。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