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计算题 如图所示,电动传送带以恒定速度v0=1.2m/s运行,传送带与水平面的夹角α=37°,现将质量m=20kg的物品箱轻放到传送带底端,经过一段时间后,物品箱被送到h=1.8m的平台上,已知物品箱与传送带间的动摩擦因数μ=0.85,不计其他损耗,则:
(1)每件物品箱从传送带底端送到平台上,需要多少时间?
(2)每输送一个物品箱,电动机需增加消耗
的电能是多少焦耳?(g
=10m/s2,sin37°=0.6)

参考答案:解:(1)物品箱先做匀加速运动
t1=
,s1=
,可见物品箱之后做匀速运动
s2=
,t2=
所以?t=t1+t2=3.25s?
(2)每输送一个物品箱,电动机需增加消耗的电能等于物品箱机械能增加量及系统产生的内能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2、选择题 一质量为m的物体放在动摩擦因数为μ的水平地板上,用一水平拉力作用于物体上使其获得加速度为a,欲使该物体加速度变为3a,应采取的正确办法是( )
A.将拉力变为3F
B.将拉力变为3ma
C.将拉力变为3ma+μmg
D.使动摩擦因数变为μ/3
参考答案: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
F-μmg=ma
解得;a=F-μmgm
A、将拉力变为3F时,则有3F-μmg=ma′,解得:a′=3F-μmgm>3a,故A错误;
B、将拉力变为3ma时,则有3ma-μmg=ma′,解得:a′=3ma-μmgm=a-μg,故B错误;
C、将拉力变为3ma+μmg时,则有:3ma+μmg-μmg=ma′,解得:a′=3a,故C正确;
D、使动摩擦因数变为μ3时,则有:F-μmg3=ma′,解得:a′=F-13μmgm>3a,故D错误.
故选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3、选择题 实验中保持物体受到的合外力不变,得出
图象是一条过原点的直线,说明了(?)
A.物体的加速度与物体的质量成正比
B.物体的加速度与物体的质量成反比
C.物体的加速度与物体的速度成正比
D.物体的加速度与物体的速度成反比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图象是一条过原点的直线,说明了物体的加速度
与物体的质量成反比,所以B选项正确。物体的加速度与物体的速度没有直接关系,加速度的大小等于速度的变化率。所以C、D选项都错。
本题难度:一般
4、计算题 如右图所示,质量为5 kg的物块在水平拉力F=15 N的作用下,从静止开始向右运动.物体与水平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0.2.求:
(1)在力F的作用下,物体在前10 s内的位移;
(2)在t=10 s末立即撤去力F,再经6 s物体还能运动多
远?(g取10 m/s2)
参考答案:物体在前10 s内受四个力:重力mg、支持力FN、拉力F及滑动摩擦力Ff,

如图所示.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FN-mg=0? ①? F-Ff=ma1?②
又Ff=μFN③? 联立解得
a1== m/s2=1 m/s2
由位移公式求出前10 s内的位移为
x1=a1t2=1102 m=50 m.
物体在10 s末的速度vt=a1t=110 m/s=10 m/s
10 s后物体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其加速度大小为a2==μg=0.210 m/s2=2 m/s2
设最长还能运动的时间为t′则t′== s=5 s.
可见,物体经5 s就停下,故6 s内的位移x2==25 m.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5、选择题 在水平地面上,A、B两物体叠放如图所示,在水平力F的作用下一起匀速运动,若改将水平力F作用在A上,两物体可能发生的情况是?(?)

A.A、B一起匀速运动
B.A加速运动,B匀速运动
C.A加速运动,B静止
D.A与B一起加速运动
参考答案:AC
本题解析:若F不足以使AB发生相对运动,则根据整体法可得整体仍旧受到F和地面的摩擦力,所以仍旧做匀速运动,A正确,若F可以使AB之间发生相对运动,则可能A加速运动,B受到的A给的摩擦力不足以克服地面给B的摩擦力,则B静止,所以C正确,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