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计算题 “伽利略”号木星探测器从1989年10月进入太空起,历时6年,行程3.7 ×109km ,终于到达木星轨道,此后要在2年内绕木星11圈,对木星及其卫星进行考察,最后坠入木星大气层烧毁.设这11圈它都是绕木星在同一个圆周上运动,试求该探测器绕木星运动的轨道半径和? 速率.( 已知木星的质量为1.9 ×1027kg)
参考答案:r=4.7×109m;v=5.2×103m/s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2、选择题 地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为g=10m/s2,地球半径R=6.4×106m,万有引力常量G=6.67×10-11N?m2/kg2,假设地球是一个质量分布均匀的球体,则地球的平均密度(单位:kg/m3,保留一位有效数字)是( )
A.6×102
B.1×103
C.6×103
D.6×104
参考答案:设一个质量为m的物体在地球表面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地球质量为M,则有:
GMmR2=mg
解得:
M=gR2G=10×6.4×106×6.4×1066.67×10-11kg=6.61×1024kg
所以ρ=MV=6.61×102443π(6.4×106)3=6×103kg/m3
故选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3、填空题 在牛顿得出了万有引力与物体质量及它们之间距离的关系一百多年以后,英国的物理学家______在实验室通过______装置比较准确地测出了引力常量G的数值,他是“第一个称量地球质量”的人,其在该实验中采用了一种精巧的实验方法,即采用“光杠杆”原理将微小物理量进行______的思想方法.
参考答案:牛顿发现万有引力定律后100多年,卡文迪许利用扭称装置,采用转换法和两次放大思想,成功测定两铅球之间的引力
故答案为:卡文迪许,扭秤,放大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4、选择题
如图所示,一木块放在水平桌面上,在水平方向上共受到三个力即F1、F2和摩擦力作用,木块处于静止状态,其中F1=10N,F2=2N.若撤去力F1,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木块受到滑动摩擦力
B.木块受到静摩擦力
C.木块所受合力为2N,方向向左
D.木块所受合力为零
参考答案:BD
本题解析:分析:由题,F1=10N,F2=2N,木块处于静止状态,由平衡条件可确定出最大静摩擦力的范围.若撤去力F1,根据F2=2N与最大静摩擦力的关系,判断物体能否运动,再求解木块所受的摩擦力,确定出合力.
解答:
A、B由题意,木块原来受到F1=10N,F2=2N,木块处于静止状态,由平衡条件得知,此时木块所受的静摩擦力大小为f=F1-F2=8N,所以木块所受的最大静摩擦力范围为fm≥8N.
若撤去力F1,F2=2N<fm,所以木块不能被拉动,保持静止状态,但木块有向左运动趋势,受到向右的静摩擦力作用.故A错误,B正确.
C、D由上分析可知,木块仍处于静止状态,由平衡条件得知,木块所受合力为零.故C错误,D正确.
故选BD
点评:本题的解题关键是根据F2与最大静摩擦力的关系,确定木块的状态,只有当拉力大于最大静摩擦力时木块才能运动,而F2<fm,判断出木块仍处于静止状态.
本题难度:困难
5、计算题 (13分)自从美国的“勇气”号和“机遇”号火星车在火星上成功登陆后,人们又计划载人登陆火星。飞船飞往火星选择在火星与地球距离最近的时候,已知地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为
,火星的半径为地球半径的53%(计算时可粗略按50%,即
),其质量为地球质量的11%(计算时可粗略按10%,即
),火星的公转周期为687个地球日(计算时可粗略按680天,地球的公转周期可按360天计算,即
,
)。
(1)若地球和火星绕太阳的运动视作同平面上的匀速圆周运动,则地球与火星两次相距最近的时间间隔
是多少?
(2)若宇航员在地球上跳起的高度为h0=0.5m,则他在火星上以相同的初速度跳起的高度为多大?
参考答案:(1)765d
(2)1.25m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