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简答题 如图所示,在真空中有一对平行金属板两极板间的电势差为500V.一个电荷量为3.2×10-18C的粒子从正极板的小孔无初速的进入匀强电场,到达负极板.这个粒子到达负极板时的动能为多少焦耳?(不计重力)

参考答案:对粒子从正极板到达负极板只有电场力做功,
由动理定律得qU=12mv22-12mv21
又因为v1=0
得粒子到达负极板时的动能为:12mv22=qU
=500×3.2×10-18J
=1.6×10-15J
答:这个粒子到达负极板时的动能为1.6×10-15J.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2、实验题 为测量一个定值电阻的阻值,备用器材如下:
待测电阻Rx
电流表A1(量程100 μA,内阻约2 k Ω)
电流表A2(量程500 μA,内阻约300 Ω)
电压表V1(量程15 V,内阻约150 kΩ)
电压表V2(量程50 V,内阻约500 kΩ)
电源E(电动势15 V)
滑动变阻器R(最大阻值1 kΩ)
多用电表,开关S,导线若干
(1)先用多用电表欧姆挡对Rx进行粗测。若选择×100 Ω挡用正确的测量方法进行测量,发现指针几乎不偏转,为较准确测量应选用________挡(×10,×1 k),重新选挡测量,刻度盘上的指针位置如图所示,测量结果是________Ω。

(2)现用伏安法测量Rx阻值。为了尽量减小实验误差,要求测多组数据。
①电流表应选________,电压表应选________。
②画出实验电路图。
③根据实验中测得的多组数据作出的U-I图线如下图所示,根据图线求得待测电阻的阻值为________Ω。

参考答案:(1)×1 k,30 k
(2)①A2,V1
②
③31 k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3、简答题 如图所示,两个几何形状完全相同的平行板电容器PQ和MN,水平置于水平方向的匀强磁场中(磁场区域足够大),两电容器极板左端和右端分别在同一竖直线上.已知P、Q之间和M、N之间的距离都是d,板间电压都是U,极板长度均为l.今有一电子从极板左侧的O点以速度v0沿P、Q两板间的中心线进入电容器,并做匀速直线运动穿过电容器,此后经过磁场偏转又沿水平方向进入到电容器M、N板间,在电容器M、N中也沿水平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穿过M、N板间的电场后,再经过磁场偏转又通过O点沿水平方向进入电容器P、Q极板间,循环往复.已知电子质量为m,电荷为e.
(1)试分析极板P、Q、M、N各带什么电荷?
(2)Q板和M板间的距离x满足什么条件时,能够达到题述过程的要求?
(3)电子从O点出发至第一次返回到O点经过了多长时间?
参考答案:(1)根据左手定则判断可知电子在PQ间向右运动时,所受的洛伦兹力向下,则电场力向上,故P板带正电荷,Q板带负电荷,同理可知M板带负电荷,N板带正电荷.
(2)在复合场中 ev0B=eUd,则得 B=Uv0d?①
在磁场中匀速圆周运动时,有 ev0B=mv20r?②
因此?r=mv?0eB=dmv20eU?③
要想达到题目要求Q板和M板间的距离x应满足:(2r-32d)<x<(2r-12d)?④
将③式代入④式得:2dmv20eU-3d2<x<2dmv20eU-d2
(3)在电容器极板间运动时间?t1=2lv0
在磁场中运动时间t2=T=2πmeB=2πmdv0eU
电子从O点出发至第一次返回到O点的时间为:t=t1+t2=2lv0+2πmdv0eU
答:
(1)P板带正电荷,Q板带负电荷,同理可知M板带负电荷,N板带正电荷.
(2)能够达到题述过程的要求,x应满足的条件是:2dmv20eU-3d2<x<2dmv20eU-d2.
(3)电子从O点出发至第一次返回到O点经过的时间为2lv0+2πmdv20eU.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4、简答题 有一电压表V1量程为3V,内阻约为3000Ω,要较准确地测量该电压表的内阻,提供的实验器材有:
电源E:电动势约为15V,内阻可忽略不计;
电流表A1:量程为0-100mA,内阻r1=20Ω;
电压表V2,量程为2V,内阻r2=2000Ω;
定值电阻R1:阻值R1=20Ω;
定值电阻R2:阻值R2=3Ω;
滑动变阻器R0:最大阻值为10Ω,额定电流1A;
单刀单掷开关S,导线若干;
(1)实验中应选用的电表是______;定值电阻应选用______.(用题中器材相应的代号)
(2)设计一个测量电压表V1的内阻的实验电路,画出原理图.
(3)说明实验所要测量的量:______;计算电压表V1的内阻RV,其计算公式为RV=______.
参考答案:(1)因待测电压表电压为3V,满偏电流为I=U?1R?V=1mA,远小于电流表的满偏电流100mA,所以不能使用电流表测量电流,考虑使用电压表V?2,因其满偏电流I?2=U?2r?2=1mA,所以可以将两电压表串联使用,所以应选用的电表是V?2;显然滑动变阻器应用分压式接法,因电压表V?1与V?2的最大串联电压为U=U?1+U?2=3+2=5V,根据串联单路分压规律可知,UR?0=E-UR?,解得R=20Ω,所以定值电阻应选R?1.
(2)由上面分析可知,电路图如图所示

(3)由欧姆定律U?R?V=U?2r?2所以,只要读出电压表V?1的读数U?1和电压表V?2的读数U?2,即可求出待测电压表的内阻,可解得R?V?=U?1r?2U?2.
故答案为:(1)V?2,R?1
?(2)如图
?(3)电压表V?1的U?1、电压表V?2的读数U?2,U?1r?2U?2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5、选择题 物体通常呈现电中性,这是因为
A.物体没有电荷
B.物体没有净电荷
C.物体的正、负电荷一样多
D.以上说法均不正确
参考答案:BC
本题解析:物质是由原子组成的,原子又是由带负电的核外电子和和原子核组成的,其中原子核是由带正电的质子和不带电的中子组成的,在原子没有得失电子的情况下,原子核中质子所带的正电荷与核外电子所带的负电荷相同,所以物体对外呈中性.当物体失去电子时,由于正电荷比负电荷多而带正电,当物体得到电子时,由于负电荷比正电荷多而带负电
思路分析:物体不带电,呈中性,这是由于物体内的正电荷和负电荷的数量相等,所以呈中性.
试题点评:物体不带电,是物体内部的正负电荷相等造成的;任何物体内部都有带正电的质子和带负电的电子.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