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填空题 如图所示表示两列相干水波的叠加情况,图中的实线表示波峰,虚线表示波谷.设两列波的振幅均为5cm,且在图示的范围内振幅不变,波速和波长分别为1m/s和0.5m, C点是BE连线的中点,G点是AB连线的中点,则此时图中 正经过平衡位置且向下运动; 与A的竖直高度差为20cm,E经过0.25s的路程为 cm。

参考答案:G、B、20
本题解析:频率相同的两列水波相叠加的现象.实线表波峰,虚线表波谷,则A、E是波峰与波峰相遇,B点是波谷与波谷相遇,C、G是平衡位置相遇处,下一波峰将从E位置传播到C位置,且C正处于平衡位置且向水面上运动,而下一波谷将从B位置传播到A位置,且G正处于平衡位置且向水面下运动,A点波峰与波峰相遇,则A点相对平衡高10cm,而B点是波谷与波谷相遇,则B点相对平衡低10cm,所以A、B相差20cm.周期
,从图示时刻起经0.25s,E质点通过的路程为24A=20cm.
考点:考查了波的叠加
本题难度:一般
2、选择题 以下关于波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干涉现象是波的特征,因此任何两列波相遇时都会产生干涉现象
B.因为声波的波长可以与通常的障碍物尺寸相比,所以声波很容易产生衍射现象
C.声波是横波
D.纵波传播时,媒质中的各质点将随波的传播一直向前移动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3、实验题 两列频率、起振方向均相同的波S1、S2,在同一介质中传播时,某时刻t形成如图12-6-8所示的干涉图样,图样中两波源S1、S2同时为波谷(实线表示波峰,虚线表示波谷),在图中标有A、B、C三个位置点,则振动加强的点是____________,振动减弱的点是_________.

图12-6-8
参考答案:A、B C
本题解析:从题图中可以知道,A点距波源S1、S2的距离均为1.5λ,即x1=1.5λ,x2=1.5λ,故A到S1、S2的距离差Δx=x1-x2=0,是两个波峰相遇,所以A为振动加强点,B点距S1距离x1=1.5λ,距S2距离x2=2λ,故B到S1、S2的距离差=λ,是波谷与波峰相遇,所以B为振动加强点,通过分析我们可得知,振动加强点离两波源的距离差满足:Δx=nλ(其中n=0,1,2,3,…).C点距S1距离x1=2λ,距S2的距离x2=1.5λ,故C到两波源S1、S2的距离差为Δx=x1-x2=0.5λ,是波峰与波谷相遇,所以C点是振动减弱点,同样可看出,振动减弱点离波源的距离满足:Δx=(2n+1)λ/2(其中n=0,1,2,3,…).
本题难度:简单
4、选择题 两列简谐横波,波速大小均为20m/s,如图所示为某时刻两列波各自传播的波动图像。一列波沿着x轴向右传播(实线所示),另一列沿着x轴向左传播(虚线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两列波的频率均为2.5Hz
B.此时刻b、d处的质点速度为零,a、c处质点速度最大
C.两列波在b、d点处引起的振动加强,在a、c点处引起的振动减弱
D.经过0.1s,a处质点在波峰,c处质点在波谷
参考答案:ABD
本题解析:由图可知波长为8m,T=
=8/20=0.4s,f=1/T=1/0.4=2.5Hz,A对;由图可知此时刻b、d处的质点在最大位移处,所以速度为0,a、c处质点,在平衡位置,速度最大,B对;两列波在b、d点处引起的振动减弱,在a、c点处引起的振动加强,C错;由图可知a质点向上振动,经0.1s即四分之一周期到达波峰,同理c在波谷,D对。
本题难度:一般
5、选择题 如图是用水槽演示水波衍射的实验装置,AC和BD是两块挡板,AB是一个孔,O是波源,图中已画出波源所在区域波的传播情况,每两条相邻波纹(图中曲线)之间距离表示一个波长,则波经过孔之后的传播情况,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
A.此时能明显观察到波的衍射现象
B.挡板前后相邻波纹之间距离相等
C.若孔AB的间距增大10倍,则衍射现象更明显
D.若波源频率减小到原来的1/10,则衍射现象更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