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选择题
如图所示为两个物体A、B在同一直线上沿同一方向同时作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时间图象,已知在第3s末两个物体在途中相遇,如果以A的出发位置为坐标原点,A、B的运动方向为直线坐标系x的正方向,则物体B的出发位置坐标xB为
A.xB=0
B.xB=-3m
C.xB=3m
D.xB=6m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分析:在速度-时间图象中切线表示加速度,加速度向右上方倾斜,加速度为正,向右下方倾斜加速度为负;图象与坐标轴围成面积代表位移,时间轴上方位移为正,时间轴下方位移为负.
解答:由于速度-时间图象与坐标轴围成面积代表位移,所以前三秒内:xA=
×3×4m=6m
xB=
×3×2m=3m
此时两物体相遇,说明B物体在A物体前方3m处,如果以A的出发位置为坐标原点,则B的坐标为xB=3m,故C正确.
故选:C
点评:本题是为速度--时间图象的应用,要明确斜率的含义,知道在速度--时间图象中图象与坐标轴围成的面积的含义.
本题难度:困难
2、选择题 0.4?m长的轻杆上端固定800g的小球,小球(可视为质点)绕杆在竖直面内做圆周运动。当它经过最高点时速度为1m/s,杆对小球作用力(g=10m/s2)为
A.6N
B. 拉力
C.6N
D. 支持力
E.8N
F. 支持力
G.10N
H. 支持力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3、简答题 汽车以10 m/s的速度行驶5分钟后突然刹车。如刹车过程是做匀变速运动,加速度大小为5m/s2,则刹车后3秒钟内汽车所走的距离是多少?
参考答案:s=10m
本题解析:【错解分析】错解:因为汽车刹车过程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初速v0="10" m/s加速度



出现以上错误有两个原因。一是对刹车的物理过程不清楚。当速度减为零时,车与地面无相对运动,滑动摩擦力变为零。二是对位移公式的物理意义理解不深刻。位移S对应时间t,这段时间内a必须存在,而当a不存在时,求出的位移则无意义。由于第一点的不理解以致认为a永远地存在;由于第二点的不理解以致有思考a什么时候不存在。
【正确解答】依题意画出运动草图1-1。设经时间t1速度减为零。据匀变速直线运动速度公式v1=v0+at则有0=10-5t解得t=2S由于汽车在2S时

【小结】物理问题不是简单的计算问题,当得出结果后,应思考是否与
s=-30m的结果,这个结果是与实际不相符的。应思考在运用规律中是否出现与实际不符的问题。
本题还可以利用图像求解。汽车刹车过程是匀减速直线运动。据v0,a

由此可知三角形v0Ot所包围的面积即为刹车3s内的位移。
本题难度:简单
4、选择题 由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汽车,第1s内的位移是0.4m,则
A.第1s末的速度为0.8m/s
B.加速度为0.8m/s2
C.第2s内发生的位移为1.2m
D.前2s内发生的位移为1.2m
参考答案:ABC
本题解析:分析: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时间公式求出汽车的加速度,根据速度时间公式求出第1s末的速度,结合位移时间求出2s内的位移,抓住第2s内的位移等于2s内的位移减去1s内的位移得出第2s内的位移大小.
解答:A、根据
,解得a=
.第1s末的速度v=at1=0.8m/s.故A、B正确.
C、前2s内的发生的位移
,则第2s内的位移x2=1.6-0.4m=1.2m.故C正确,D错误.
故选ABC.
点评:解决本题的关键掌握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运动学公式,并能灵活运用.
本题难度:简单
5、选择题 质量分别为m1、m2的两个物体甲和乙放在表面光滑且足够长的木板上,随木板一起以水平向右的相同速度沿同一直线做匀速直线运动,当木板突然停止时,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若m1>m2,甲将和乙发生碰撞
B.若m1<m2,甲将和乙发生碰撞
C.若m1=m2,甲将和乙发生碰撞
D.无论两个物体质量关系如何,都不会碰撞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分析:先分析木板突然停止前进,物块甲与乙和木板的运动状态,当木板突然停止时,根据一切物体都有保持原来运动状态的性质来分析甲乙物块的运动状态.
解答:木板停止前,甲、乙物块和木板一起作匀速直线运动,并且两物块和木板具有共同的速度,
当木板突然停止时,由于物块在光滑接触面上,因此两物块球由于惯性,还要保持原来大小不变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因此两个小球间的距离不变,一定不会相碰.
故选D.
点评:一切物体都有惯性;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惯性的理解和应用,会用惯性知识分析物体的运动状态.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