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简答题 某同学准备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探究劲度系数较大的轻质弹簧T的弹性势能与其压缩量之间的关系.图中B为一固定在桌面、带有刻度的平直光滑导轨,小盒C用轻绳悬挂于O点,弹簧T左端固定,用小球A沿导轨B向左挤压弹簧,释放后球A弹出,射入一较重的小盒C中与小盒C一起向右摆动,摆动的最大角度θ可以被准确测出.球A射入盒C后两者的重心重合,重心距悬点O的距离为L.试问:
(1)欲完成此探究实验,该同学在实验过程中除了要测量最大摆角θ和重心距悬点O的距离L外,还需要测量哪些物理量?写出这些物理量及其字母代号.
(2)通过上述的物理量可求出弹簧T将球A弹出时释放的弹性势能EP.写出其计算表达式(无需书写推导过程).
(3)下面是本实验中的几个步骤:①按实验装置安装好器材;②用刻度尺测定C的重心到悬点O的距离L;?③反复调节盒C的位置,使其运动轨迹平面与光滑轨道在同一平面内,且盒C静挂,开口正对导轨末端,A、C两者重心同高;④用球A压缩弹簧,使其重心处于轨道的某一刻度线上,记录此时的读数;⑤释放A球,让它射入盒C中,一起与C摆动到最大高度;⑥记录最大摆角θ;⑦处理数据,得出结论.在上述步骤中还缺少哪些主要步骤?请你写出来.
(4)该实验除了要保证光滑导轨水平、小球A能正射入小盒C并与C一起运动以外,还应注意些什么?
参考答案:(1)弹簧的弹性势能转化为球和盒子的重力势能,要测量重力势能的增加量,要测量小球A的质量m、重盒C的质量M;
要研究弹性势能和压缩量的关系,要测量弹簧的压缩量X;
还需测量:小球A的质量m、重盒C的质量M、弹簧的压缩量X;
(2)弹性势能的减小量等于小球的动能的增加量,故Ep=12mv2;
碰撞过程动量守恒,故mv=(M+m)v′
继续摆动过程机械能守恒,故:12(M+m)v′2=(M+m)gL(1-cosθ)
联立解得Ep==(M+m)2gL(1-cosθ)m;
(3)缺少的主要实验步骤有:
①用天平称出小球质量和重盒的质量;
②用球A接触弹簧但不压缩,记录其重心位置,读取导轨上相应的读数;
③改变弹簧压缩量,重复实验若干次.?
?(4)①要注意每次实验时,弹簧压缩量不要过大,以保证绳总处于绷直状态,同时摆角不大于90°;
②每次实验时,弹簧的压缩量也不宜过小,否则压缩量L及摆角θ的测量相对误差大,轨道摩擦损耗不可忽略.
故答案为:(1)小球A的质量m、重盒C的质量M、弹簧的压缩量X;
(2)Ep==(M+m)2gL(1-cosθ)m;
(3)缺少的主要实验步骤有:①用天平称出小球质量和重盒的质量;②用球A接触弹簧但不压缩,记录其重心位置,读取导轨上相应的读数; ③改变弹簧压缩量,重复实验若干次.
(4)①要注意每次实验时,弹簧压缩量不要过大,以保证绳总处于绷直状态,同时摆角不大于90°;②每次实验时,弹簧的压缩量也不宜过小,否则压缩量L及摆角θ的测量相对误差大,轨道摩擦损耗不可忽略.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2、实验题 如图所示,某同学用图甲所示的装置进行“探究功与物体速度变化的关系”实验,得到图乙所示的纸带;
小题1:如下图甲,在本实验中是通过改变橡皮筋的_______来改变拉力做功的数值(选填“条数”或“长度”);
小题2:如下图乙,通过测量________两点间的距离计算小车获得的速度(选填“AB”或BC”).
小题3:关于该实验,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每次实验必须设法算出橡皮筋对小车做功的具体数值
B.每次实验中,橡皮筋拉伸的长度没有必要保持一致
C.放小车的长木板应该使其水平放置
D.先接通电源,再让小车在橡皮筋的作用下弹出
参考答案:
小题1:_条数
小题2:_BC__
小题3:D?
本题解析:分析:(1)实验原理:橡皮筋的弹性势能转化为小车的动能,实验中改变拉力做功时,为了能定量,所以用不同条数的橡皮筋且拉到相同的长度,这样橡皮筋对小车做的功才有倍数关系.
(2)橡皮筋对小车做的功和小车获得的动能满足:w=
mv2的关系,所以当小车质量一定时:w与v2成正比.v可以从纸带上求出,因为小车先加速运动后匀速,所以从点迹疏密程度相同的纸带部分求出.
解答:解:(1)实验中改变拉力做功时,为了能定量,所以用不同条数的橡皮筋且拉到相同的长度,这样橡皮筋对小车做的功才有倍数关系.故填:条数
(2)v可以从纸带上求出,因为小车先加速运动后匀速,所以从点迹疏密程度相同的纸带部分求出.故选:BC
(3)A:橡皮筋对小车做的功和小车获得的动能满足:w=
mv2的关系,所以当小车质量一定时:w与v2成正比.我们只需要看w与v2是否成正比即可.故A错误.
B:实验中改变拉力做功时,为了能定量,所以用不同条数的橡皮筋且拉到相同的长度,这样橡皮筋对小车做的功才有倍数关系.故B错误.
C:从纸带上看出,小车先加速运动后匀速,这样的话就需要平衡摩擦力,故木板应该是倾斜的.故C错误.
D:做纸带类型的题时:统一的要求都是先接通电源,后让纸带运动.故D正确.
故选:D
故答案为:(1)条数?(2)BC?(3)D
点评:本实验的原理是:w=
mv2,实验中要清楚是如何改变w,如何获得的速度v即可.实验过程中需要注意的事项可围绕原理记忆.
本题难度:一般
3、简答题 一个劲度系数为K=800N/m的轻弹簧,两端分别连接着质量均为m=12kg物体A和B,将它们竖直静止地放在水平地面上,如图所示.施加一竖直向上的变力F在物体A上,使物体A从静止开始向上做匀加速运动,当t=0.4s时物体B刚离开地面(设整个匀加速过程弹簧都处于弹性限度内,取g=10m/s2).求:
(1)此过程中物体A的加速度的大小
(2)此过程中所加外力F所做的功.
参考答案:(1)开始时弹簧被压缩X1,对A:KX1=mAg?①
B刚要离开地面时弹簧伸长X2,对B:KX2=mBg?②
又mA=mB=m代入①②得:X1=X2
整个过程A上升:S+X1+X2=2mgk=0.3m
根据运动学公式:S=12at2
解得物体A的加速度:a=2St2=3.75m/s2
(2)设A末速度为Vt?则由:S=v0+vt2得:vt=2St=1.5m/s
∵X1=X2∴此过程初、末位置弹簧的弹性势能不变,弹簧的弹力做功为零.设此过程中所加外力F做功为W,根据动能定理:
W-mgS=12mvt2
解得:W=49.5J?
答:(1)此过程中物体A的加速度的大小为3.75m/s2;
(2)此过程中所加外力F所做的功为49.5J.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4、实验题 某同学在做“利用单摆测重力加速度”实验中,先测得摆线长为97.50cm,摆球直径为2.0cm,然后用秒表记录了单摆振动50次所用的时间为99.9s.则 :
(1)该摆摆长为_______cm。
(2)(单选题)如果他测得的g值偏小,可能的原因是: ?
A.测摆线长时摆线拉得过紧
B.摆线上端未牢固地系于悬点,振动中出现松动,使摆线长度增加了
C.开始计时,秒表过迟按下
D.实验中误将49次全振动数为50
参考答案:(1)98.5?(2)B
本题解析:(1)摆长
.
(2)根据
知,测摆线长时摆线拉得过紧,导致摆长偏大,重力加速度偏大.故A错误.摆线上端悬点末固定,振动中出现松动,使摆线长度增加了,摆动的过程中,摆长变短,根据
知,重力加速度偏小.故B正确.开始计时时,秒表过迟按下,导致周期变小,根据
知,重力加速度偏大.故C错误.实验中误将49次全振动记为50次,导致周期变小,根据
知,重力加速度偏大.故D错误.
故选B.
点评:在判断误差时,需要根据公式
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简单
5、实验题 利用上题装置做“验证牛顿第二定律”的实验时:

小题1:甲同学根据实验数据画出的小车的加速度a和小车所受拉力F的图像为右图所示中的直线Ⅰ,乙同学画出的图像为图中的直线.直线Ⅰ、Ⅱ在纵轴或横轴上的截距较大.明显超出了误差范围,请给出形成这种情况原因的解释,
甲的操作:?
乙的操作:??
小题2:在研究小车的加速度a和小车的质量M的关系时,由于始终没有满足M》m(m为砂桶及砂桶中砂的质量)的条件,结果得到的图像应是如下图中的图(? ).

小题3:在研究小车的加速度a和拉力F的关系时,由于始终没有满足M》m的关系,结果应是下图中的图(? ).
参考答案:
小题1:
小题2:D
小题3:D
本题解析:(1)当平衡摩擦力过度时,在小车不施加外力的情况下,小车就会向下做加速运动,出现甲同学的情况,当平衡摩擦力角度较小时,小车施加的外力到一定程度,小车才开始向下做加速运动,出现乙同学的情况
(2)当沙桶和沙的质量较小时,绳子的拉力可等于沙桶和沙的重力,当质量较大时,绳子的拉力与沙桶的总重力相差较大,所以加速度会偏小,并且质量越大,相差就越大,就会出现D中的情况。
(3)同理(2)
本题难度:一般
Good company on the road is the shortest cut. 良伴同行路不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