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计算题  (8分)当中国航母成为西方媒体报道中的热门词汇后,与之配套的舰载机自然也就成为了外界关注的焦点。已知某舰载机在跑道上做匀加速运动,滑行300m达到60m/s速度时即可升空(航母静止在海面),求:
(1)舰载机的加速度
(2)舰载机从启动到起飞共滑行多长时间
(3) 末瞬时速度
末瞬时速度
 
	参考答案:(1) ?(2) 10s?(3)36m/s
?(2) 10s?(3)36m/s
	本题解析:舰载机在跑道上做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
(1)由位移和速度的关系可知 ?(2分)?
?(2分)?
代入数据解得 ?(1分)
?(1分) 
(2)根据速度公式v=at?(2分)
解得t=10s?(1分)
(3)根据速度公式 ?(1分)
?(1分)
解得v=36m/s?(1分)
点评:容易题。在运用公式时,要根据条件选择恰当的公式,这样能使问题简单化.对于公式v2-v02=2ax,不涉及到时间t,因此题目中若没有时间t这个条件,就可以优先考虑选用该公式.若某一过程,用一个公式不能解决问题,则要选择两个或两个以上公式进行分析.
	本题难度:一般
	        2、简答题  一列快车正以60m/s的速度在平直的铁轨上行驶时,发现前面1500m处有一货车正以18m/s的速度匀速同向行驶,快车立即合上制动器,经120s的刹车时间才能停止,试判断两车是否发生撞车事故.
 
	参考答案:快车刹车中的加速度大小为a=vtt=60120=0.5m/s2.
设快车与货车速度相同时,两车没有相碰,所需时间t=vt-va=60-180.5=84s
这段时间内快车行驶的距离s快=vtt-12at2=60×84-12×0.5×842=3276m.
货车行驶的距离为s货=vt=18×84=1512m.
而1512m+1500m=3012m<3276.
所以,快车的速度还没有减小到货车的速度,两车便相撞了.
答:两车会发生相撞.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3、选择题  质量为m的物块,当初速度为v0时,在水平面上滑行的最大距离为s,如果物块的质量增加到2m,速度增大到2v0时,在同一水平面上金属块滑行的最大距离为(  )
A.s
B.2s
C.4s
D.
s
 
	参考答案: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可知加速度为 a=μmgm=μg,μ与质量无关,故加速度与质量无关,所以两次情况下加速度没有变化.
根据运动学公式得:
 第一种情况有:0-v20=2as;
 第二种情况有:0-(2v0)2=2as′
则得,s′=4s.
故选: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4、计算题  在某市区内,一辆小汽车在公路上以速度v1向东行驶,一位观光游客正由南向北从斑马线上横过马路,汽车司机发现前方有危险(游客正在D处)经过0.7s作出反应,紧急刹车,但仍将正步行至B处的游客撞伤,该汽车最终在C处停下,为了清晰了解事故现场,现以下图示之,为了判断汽车司机是否超速行驶,警方派一警车以法定最高速度行驶在同一马路的同一地段,在肇事汽车的起始制动点A紧急刹车,经14.0m后停下来,在事故现场测得 、
、 、
、 。且知道两辆车加速度相同。问:
。且知道两辆车加速度相同。问:
(1)该肇事汽车的初速度vA是多大? 
(2)游客横过马路的速度大小? 

 
	参考答案:解:(1)警车和肇事汽车刹车后均做匀减速运动,其加速度大小 ,与车子的质量无关,可将警车和肇事汽车做匀减速运动的加速度的大小视作相等。
,与车子的质量无关,可将警车和肇事汽车做匀减速运动的加速度的大小视作相等。
? 对警车,有vm2=2as
? 对肇事汽车,有vA2=2as′
? 则vm2/vA2=s/s′,即vm2/vA2=s/( +
+ )=14.0/(17.5+14.0)
)=14.0/(17.5+14.0)
? 故 m/s
m/s
(2)对肇事汽车,由v02=2as∝s得vA2/vB2=( +
+ )/
)/ =(17.5+14.0)/14.0
=(17.5+14.0)/14.0
? 故肇事汽车至出事点B的速度为vB= vA=14.0m/s
vA=14.0m/s
? 肇事汽车从刹车点到出事点的时间t1=2 /(vA+vB)=1s
/(vA+vB)=1s
? 又司机的反应时间t0=0.7s
? 故游客横过马路的速度v′= /(t0+t1)=2.6/(0.7+1)≈1.53m/s
/(t0+t1)=2.6/(0.7+1)≈1.53m/s
? 从上面的分析求解可知,肇事汽车为超速行驶,而游客的行走速度并不快。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困难
	        5、简答题  在一个倾斜的长冰道上方,一群孩子排成队,每隔1s有一个小孩子下滑,一游客对着冰道上的孩子拍下一张照片,如图所示照片上有甲、乙、丙、丁四个孩子.他根据照片与实物的比例推算出乙与甲
和乙与丙两孩子间的距离分别为12.5m和17.5m,请你据此求解下列问题.(g取10m/s2)
(1)若不考虑一切阻力,小孩下滑加速度是多少??
(2)拍照时,最下面的小孩丁的速度是多大??
(3)拍照时,在小孩甲上面的冰道上下滑的小孩子不会超过几个??
 
	参考答案:(1)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推论△x=aT2得,
a=△xT2=17.5-12.51m/s2=5m/s2.
故小孩下滑的加速度为5m/s2.
(2)小孩乙的速度v乙=x1+x22T=12.5+17.52m/s=15m/s.
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时间公式有:v丁=v乙+a?2T=15+5×2=25m/s.
故最下面的小孩丁的速度是25m/s.
(3)小孩乙已下滑的时间t=v乙a=155s=3s
知乙上面小孩的个数不会超过为3个,则小孩甲上面的冰道上下滑的小孩子不会超过2个.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We must set the example but that doesn't mean we must follow it. 我们必须树立起榜样,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必须照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