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简答题 (1)用游标为20分度的卡尺测量其长度如图1,由图1可知其长度为______mm;用螺旋测微器测量其直径如图,由图1可知其直径为______mm;

(2)在“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实验中,打点计时器所用电源频率为50HZ,当地重力加速度的值为9.80m/s2,测得所用重物的质量为1.00kg.甲、乙、丙三学生分别用同一装置打出三条纸带,量出各纸带上第1、2两点间的距离分别为0.12cm,0.19cm和0.25cm,可见操作上有错误的是学生______,错误操作______.
若按实验要求正确地选出纸带进行测量,量得连续三点A,B,C到第一个点的距离如图2所示(相邻计数点时间间隔为0.02s),从起点O到打下计数点B的过程中重力势能减少量是△EP=______,此过程中物体动能的增加量是△EK______(取g=9.8m/s2);
(3)如图3所示气垫是常用的一种实验仪器,它是利用气泵使带孔的导轨与滑块之间形成气垫,使滑块悬浮在轨道上,滑块在轨道上的运动可视为没有摩擦.我们可以用带竖直挡板C和D的气垫轨道以及滑块A和B来验证动量守恒定律,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弹簧的长度忽略不计),采用的实验步骤如下:
a.调整气垫轨道,使导轨处于水平;
b.在A和B间放入一个被压缩的轻弹簧,用电动卡销锁定,静止放置在气垫导轨上;
c.按下电钮放开卡销,同时使分别记录滑块A、B运动时间的计数器开始工作,当A、B滑块分别碰撞C、D挡板时停止计时,记下滑块A、B分别到达挡板C、D的运动时间t1和t2;
d.用刻度尺测出滑块A的左端至C挡板的距离L1、滑块B的右端到D挡板的距离L2.
①试验中还应测量的物理量是______;
②利用上述过程测量的实验数据,验证动量守恒定律的表达式是______;
③利用上述实验数据导出的被压缩弹簧的弹性势能的表达式是______.
参考答案:(1)游标卡尺的读数:游标卡尺主尺读数为50mm,游标读数为3×0.05mm=0.15mm 所以最终读数为:50mm+0.15mm=50.15mm,
螺旋测微器固定刻度读数为4.5mm,可动刻度读数为20.0×0.01=0.200mm,最终读数为:4.5mm+0.200mm=4.700mm.
故答案为:50.15,4.700.
(2)打点计时器的打点频率为50 Hz,打点周期为0.02 s,重物开始下落后,在第一个打点周期内重物下落的高度h=12gT2≈2mm,所以所选的纸带最初两点间的距离接近2 mm,量出各纸带上第一、二两点间的距离分别为0.18cm,0.19cm和0.25cm,可以看出丙同学在操作上误差较大,具体原因就是先释放纸带后接电源,打点一个点时已经有了速度,导致开始两点之间的距离大于2mm.
O到打下计数点B的过程中重力势能减少量是:△EP=mghOB=0.49J;
B点的速度为:vB=xAC2T=(7.06-3.14)cm2×0.02s=0.98m/s
因此动能的增量为:△EK=12mv2B=0.48J
故答案为:丙,错误操作是先放开纸带后接通电源,0.49,0.48.
(3)①因系统水平方向动量守恒即mAvA-mBVB=0,由于系统不受摩擦,故滑块在水平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故有vA=L1t1,VB=L2t2,即mAL1t1-mBL2t1=0,所以还要测量的物理量是:滑块A、B的质量mA、mB.
②根据动量守恒可知需要验证的表达式为:mAL1t1=mBL2t2
③根据功能关系可知弹性势能全部转化为动能,因此有:EP=12mA(L1t1)2+12mB(L2t2)2
故答案为:①滑块A、B的质量mA、mB;②mAL1t1=mBL2t2;③12mA(L1t1)2+12mB(L2t2)2.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2、实验题 用如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
甲
(1)实验小组A不慎将一条选择好的纸带的前面一部分损坏了,剩下的一部分纸带上各点间的距离如图所示的数值,已知打点计时器的周期为T=0.02S,重力加速度g=10m/s2;重锤的质量为m=1kg,已知S1=0.98cm,S2=1.42cm,S3=1.78cm,S4=2.18cm,重锤从B点到C点重力势能变化量是_________________J,动能变化量是_________________J。(结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乙
(2)若实验小组B在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实验中发现,重锤减小的重力势能总是大于重锤动能的增加,其原因主要是因为在重锤下落的过程中存在阻力作用,因此想到可以通过该实验装置测阻力的大小。根据已知当地重力加速度公认的较准确的值为g,电源的频率为f,用这些物理量求出了重锤在下落的过程中受到的平均阻力大小F=___________(用字母g、m、f、S1、S2、S3、S4表示)。
参考答案:(1)0.142;0.140
(2)F=m[g-
]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3、实验题 某同学利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弧形轨道末端水平,离地面的高度为H,将钢球从轨道的不同高度h处静止释放,钢球的落点距轨道末端的水平距离为s。

(1)若轨道完全光滑,s2与h的理论关系应满足s2=____________(用H、h表示)。
(2)该同学经实验测量得到一组数据,如下表所示:

请在坐标纸上作出s2一h关系图。

(3)对比实验结果与理论计算得到的s2一h关系图线(图中已画出),自同一高度静止释放的钢球,水平抛出的速率____________(填“小于”或“大于”)理论值。
(4)从s2一h关系图线中分析得出钢球水平抛出的速率差十分显著,你认为造成上述偏差的可能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4Hh(2)
(3)小于
(4)摩擦,转动(回答任一即可)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4、选择题 在《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实验中,除铁架台、铁夹、学生电源、纸带和重物外,还需选用下述仪器中的哪几种
[? ]
A.秒表
B.刻度尺
C.天平
D.打点计时器
参考答案:B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5、实验题 在利用重锤下落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实验中:
(1)产生误差的主要原因是____。
A.重物下落的实际距离大于测量值
B.重物下落的实际距离小于测量值
C.重物的实际末速度v大于gt
D.重物的实际末速度v小于gt
(2)甲、乙、丙三位同学分别得到A、B、C三条纸带,它们的前两个点间的距离分别是l.0 mm、1.9 mm、4.0 mm。那么一定存在操作错误的同学是____,错误的原因是____。
(3)有一条纸带,各点距A点的距离分别为d1,d2,d3,…,如图所示,各相邻点间的时间间隔为T,当地重力加速度为g,要用它来验证B和G两点处机械能是否守恒,可量得BG间的距离h=_____,B点的速度表达式为vB=____,G点的速度表达式为vG=____,若B点和G点的速度vB、vG和BG间的距离h均为已知量,则当___= ___时,机械能守恒。

参考答案:(1)D
(2)丙;先释放了重物,后接通电源
(3)d6-d1,
,
,
,2gh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