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简答题 如图所示,质量m=5㎏的小球系于弹簧的一端,套在光滑竖直圆环上,弹簧的另一端固定在环上的A点,环半R=0.5m弹簧原长L0=R=0.5m.当球从图中位置C滑至最低点B时,测得vB=3m/s,
(1)则在B点时弹簧的弹性势能Ep大小?
(2)描述小球过B点之后滑行时机械能的转化情况,并判断小球能否到达A点,为什么?
(3)若把小球换为质量M=2m=10Kg其它条件不变,求小球M到达B点速度大小.
(4)情况2中小球到达的最高点与情况1是否相同?为什么?

参考答案:(1)球由C到B的过程,设弹簧弹力做功为W,则:
mgR(1+cos60°)+W=12mv2
代入数据解得:W=-15J
则弹簧的弹性势能为:EP=15J;
(2)小球过B点之后,位置升高,则重力势能增加,速度减小则动能减少,弹簧的弹性势能减小,即动能和弹性势能转化为重力势能;
根据弹簧与小球组成的系统机械能守恒,小球只能到达与C等高的点,而不能到达A点;
(3)根据动能定理:MgR(1+cos60°)+W=12Mv2
W=-15J
联立得:v=2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2、选择题 小灯泡通电后其电流I随所加电压U变化的图线如图所示,P为图线上一点,PN为图线过P点的切线,PQ为U轴的垂线,PM为I轴的垂线.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随着所加电压的增大,小灯泡的电阻减小
B.对应P点,小灯泡的电阻为R=
C.对应P点,小灯泡的电阻为R=
D.对应P点,小灯泡的电阻为R=
参考答案:A、I-U图线的斜率逐渐减小,说明电阻逐渐增大,故A错误;
B、C、D、对应P点,小灯泡的电阻为R=U1I1≠U1I2-I1,故B错误,C正确,D错误;
故选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3、简答题 某同学为探究“恒力做功与物体动能改变的关系”,设计了如下实验,他的操作步骤是:
①摆好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②将质量为200g的小车拉到打点计时器附近,并按住小车.
③在质量为10g、30g、50g的三种钩码中,他挑选了一个质量为50g的钩码挂在拉线的挂钩P上.
④释放小车,打开电磁打点计时器的电源,打出一条纸带.
(1)在多次重复实验得到的纸带中取出自认为满意的一条.经测量、计算,得到如下数据:
①第一个点到第N个点的距离为40.0cm.
②打下第N点时小车的速度大小为1.00m/s.
该同学将钩码的重力当作小车所受的拉力,算出:拉力对小车做的功为______J,小车动能的增量为______J.(结果均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2)此次实验探究结果,他没能得到“恒力对物体做的功,等于物体动能的增量”,且误差很大.显然,在实验探究过程中忽视了各种产生误差的因素.请你根据该同学的实验装置和操作过程帮助分析一下,造成较大误差的三个主要原因是:
①______;②______;③______.
参考答案:(1)从打下第一点到打下第N点拉力对小车做的功:W=mgs=0.20J;
小车的动能增量为:△EK=12Mv2=0.10J.
(2)该实验产生误差的主要原因一是钩码重力大小并不等于绳子拉力的大小,设绳子上拉力为F,对小车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
F=Ma? ①
对砂桶和砂有:mg-F=ma? ②
F=MM+mmg,
由此可知当M>>m时,砂和砂桶的重力等于绳子的拉力,显然该实验中没有满足这个条件;另外该实验要进行平衡摩擦力操作,否则也会造成较大误差.
故答案为:(1)0.20,0.10,(2)小车质量没有远大于钩码质量,没有平衡摩擦力,操作错误:先放小车后开电源,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4、选择题 下列家用电器工作时,电能主要转化为内能的是( )
A.电烙铁
B.电风扇
C.洗衣机
D.电视机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5、选择题 如图所示,倾角θ=30°的粗糙斜面固定在地面上,长为l、质量为m、粗细均匀、质量分布均匀的软绳置于斜面上,其上端与斜面顶端齐平,用细线将物块与软绳连接,物块由静止释放后向下运动,直到软绳刚好全部离开斜面(此时物块未到达地面)在此过程中

[? ]
A.物块的机械能逐渐增加
B.软绳重力势能共减少了
mgl
C.物块重力势能的减少等于软绳克服摩擦力所做的功
D.软绳重力势能的减少小于其动能的增加与克服摩擦力所做功之和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