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实验题 在某次实验中,已知双缝到光屏之间的距离是
=600mm,双缝之间的距离是
=0.20mm,某同学在用测量头测量时,先将测量头目镜中看到的分划板中心刻线对准某条亮纹(记作第1条)的中心,这时手轮上的示数如左图所示,读数为x1.然后他转动测量头,使分划板中心刻线对准第7条亮纹的中心,这时手轮上的示数x2如右图所示.则示数x1=_____mm.由此可以计算出这次实验中所测得的单色光的波长的公式为λ=_____(用
、
、x1、x2表示)。若将数值代入,可计算得λ=_______。(计算结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参考答案:0.642? (x2- x1)
/6
? 537nm
本题解析:x1读数中,主尺读数为0.5mm,螺旋尺读数为14.2×0.01mm,所以读数为0.5mm+14.2×0.01mm=0.642mm,由公式
,其中
=(x2- x1) /6,可计算出波长为537nm
本题难度:简单
2、选择题 把一个具有球面的平凸透镜平放在平行透明玻璃板上(如图)。现用单色光垂直于平面照射,在装置的上方向下观察,可以看到干涉条纹,那么关于两束干涉光及干涉条纹的说法正确的是

A.两束干涉光是
、
面反射形成的
B.干涉条纹是中央疏边缘密的同心圆
C.两束干涉光是
、
面反射形成的
D.干涉条纹中是中央密边缘疏的同心圆
参考答案:BC
本题解析:
本题考查光的干涉。将一曲率半径相当大的平凸玻璃透镜放在一平面玻璃的上面,则在两者之间形成一个厚度随直径变化的空气薄膜,空气薄膜的等厚干涉条纹是一组明暗相间的同心环,该干涉条纹最早被牛顿发现,所以称为牛顿环。由图可知,空气薄层是两个反射面,所以可以得到,两束干涉光是图中b、c面反射形成,故A错误,C正确;用单色光照射时,表现为一些明暗相间的单色圆圈。因空气薄层厚度不是均匀增加,而是越向外越厚,所以这些圆圈的距离不等,随离中心点的距离的增加而逐渐变窄,干涉条纹不是疏密均匀的同心圆,是中央疏边缘密的同心圆,故B正确,D错误。
因此选:BC。
本题难度:简单
3、选择题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机械波和电磁波都能在真空中传播
B.铁路、民航等安检口使用红外线对行李内物品进行检测
C.根据狭义相对论的原理知,在不同的惯性参考系中,一切物理规律都是相同的
D.两列波叠加时产生干涉现象,其振动加强区域与减弱区域是稳定不变的
参考答案:CD
本题解析:机械波的传播需要介质,A错;红外线热效应显著,而穿透本领较弱,不能用来安检,铁路、民航等安检口使用x射线线对行李内物品进行检测.故B错误.根据相对论的基本原理得知:在不同的惯性参考系中,一切物理规律都是相同的.故C正确.两列波发生干涉时,振动加强区域与减弱区域是相互间隔,是稳定不变的.故D正确。
本题难度:一般
4、填空题 对两列光波在空中叠加,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不同的色光有可能产生干涉现象
B.不同的色光不可能产生干涉现象
C.光的强度不同有可能产生干涉现象
D.光的强度不同不可能产生干涉现象
参考答案:BC
本题解析:两列光波叠加是否发生干涉现象关键是看两列光是否是相干光,与光的频率、相位、振动方向有关,不同的色光频率一定不相同,所以不可能产生干涉现象,B项正确,光的强度不同则有可能满足相干,光当然能产生干涉现象,C项正确.
本题难度:简单
5、选择题 下列有关光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无影灯是利用光的衍射原理
B.刮胡刀刀片的影子边缘模糊不清是光的衍射现象
C.水的视深比实际深度浅是光的全反射现象
D.拍摄玻璃橱窗内的物品时,在镜头前加一个偏振片可以减少反射光的强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