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计算题 如图所示,倾角为30°的足够长光滑斜面下端与一足够长光滑水平面相接,连接处用一光滑小圆弧过渡,斜面上距水平面高度分别为h1=5m和h2=0.2m的两点上,各静置一小球A和B。某时刻由静止开始释放A球,经过一段时间t后,再由静止开始释放B球。g取10m/s2,求:

(1)为了保证A、B两球不会在斜面上相碰,t最长不能超过多少?
(2)若A球从斜面上h1高度处自由下滑的同时,B球受到恒定外力作用从C点以加速度a由静止开始向右运动,则a为多大时,A球有可能追上B球?
参考答案:1) t=1.6s? 2)a=2.5m/s2
本题解析:1)两球在斜面上下滑的加速度相同,设加速度为a,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
mgsin30?=ma,?
解得:a=5m/s2
设A、B两球下滑到斜面底端所用时间分别为t1和t2,
则:h1/sin300=at21/2, h2/sin300=at22/2,
解得:t1=2s,t2=0.4s?
为了保证A、B两球不会在斜面上相碰,t最长不能超过 t=t1-t2=1.6s?
(2)设A球在水平面上再经t0追上B球,则:a(t1+t2)2/2=gsin300 t1 t0
A球要追上B球,方程必须有解,Δ≥0,解得a≤gsin300/2,即a≤g/4=2.5m/s2
本题难度:一般
2、选择题 甲、乙两人同时从A地前往B地,甲前一半路程跑、后一半路程走,乙前一半时间跑、后一半时间走,甲、乙两人跑的速度相同,走的速度也相同,则( )
A.甲先到达终点
B.乙先到达终点
C.甲、乙同时到达终点
D.无法判断甲、乙谁先到达终点
参考答案:设跑的速度和走的速度分别为v1和v2,则甲的平均速度.v甲=xt=xx2v1+x2v2=2v1v2v1+v2.乙的平均速度.v乙=xt=v1t2+v2t2t=v1+v22.因为.v乙-.v甲=(v1-v2)22(v1+v2)>0,所以.v乙>.v甲.根据t=x.v,知乙的时间短,乙先到达终点.故B正确,A、C、D错误.
故选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3、简答题 一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初速度为0.5m/s,第7s内的位移比第5s内的位移多4m,求:
(1)物体加速度a?的大小;
(2)物体在前5s内的位移大小.
参考答案:利用相邻的相等时间里的位移差公式:△s=aT2,
知△s=4?m,T=1?s.
a=s7-s52T2=42×12m/s2=2m/s2.
再用位移公式可求得
s5=v0t+12at2=0.5?m/s×5s+12×2?m/s2×(5s)2=27.5?m
答:(1)物体加速度a?的大小为2m/s2;
(2)物体在前5s内的位移大小为27.5?m.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4、选择题 一物体以5m/s的初速度、以2m/s2的加速度作匀加速直线运动,则它在第4s内通过的位移为( )
A.12m
B.14m
C.C、24m
D.36m
参考答案:根据速度时间关系v=v0+at知,物体在3s末的速度:
v3=5+2×3m/s=11m/s
物体在4s末的速度
v4=5+2×4m/s=13m/s
所以物体在第4s内的平均速度为:.v4=v3+v42=11+132m/s=12m/s
根据位移与平均速度关系知,第4s内的位移为:x4=.v4×t=12×1m=12m
所以A正确,BCD错误.
故选:A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5、选择题 (2011.安徽高考·T16)一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通过一段位移
所用的时间为
,紧接着通过下一段位移
所用时间为
。则物体运动的加速度为
A.
B.
C.
D.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第一个
内平均速度
,第二个
内的平均速度
,则物体的加速度
,故A正确
解答本题时应明确以下两点
某段位移内的平均速度等于其中间时刻的速度
利用
进行分析求解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