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选择题 关于电动势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在电源内部把正电荷从负极移到正极,非静电力做功,电能增加
B.对于给定的电源,移动正电荷非静电力做功越多,电动势就越大
C.电动势越大,说明非静电力在电源内部把正电荷从负极向正极送单位电荷量做功越多
D.电动势越大,说明非静电力在电源内部把正电荷从负极向正极移送电荷量越多
参考答案:A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2、实验题 多用电表是实验室和生产实际中常用的测量仪器,使用多用电表测某段导体的电阻。
(1)主要的操作过程分以下三个步骤,请填写第②步操作:
①将红、黑表笔分别插入多用电表的“+”“-”插孔;选择电阻挡“×10”;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把红、黑表笔分别与导体的两端相接,读取导体的电阻。
(2)采用上述的操作步骤后,多用电表的示数如图所示,则该段导体的电阻测量值为___Ω。

参考答案:(1)将红、黑表笔短接,调整调零旋钮调零
(2)80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3、简答题 如图所示,PQ是一固定在水平地面上足够长的绝缘平板(右侧有挡板),整个空间有平行于平板向左、场强为E的匀强电场,在板上C点的右侧有一个垂直于纸面向里、磁感应强度为B的匀强磁场,一个质量为m、带电量为-q的小物块,从C点由静止开始向右先做加速运动再做匀速运动.当物体碰到右端挡板后被弹回,若在碰撞瞬间撤去电场,小物块返回时在磁场中恰做匀速运动,已知平板QC部分的长度为L,物块与平板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求:
(1)小物块向右运动过程中克服摩擦力做的功;
(2)小物块与右端挡板碰撞过程损失的机械能;
(3)最终小物块停在绝缘平板上的位置.
参考答案:(1)设小物块向右匀速运动时的速度大小为v1,由平衡条件有
qE-μ(mg+qv1B)=0①
设小物块在向右运动过程中克服摩擦力做的功为W,由动能定理有
qEL-W=12mv21②
由①②式解得?v1=qE-μmgμqB③
W=qEL-m(qE-μmg)22μ2q2B2④
(2)设小物块返回时在磁场中匀速运动的速度大小为v2,与右端挡板碰撞过程损失的机械能为△E,则有
qv2B-mg=0⑤
△E=12mv21-12mv22⑥
由③⑤⑥式解得?△E=m(qE-μmg)2-μ2m3g22μ2q2B2⑦
(3)设最终小物块停止的位置在板上C点左侧x距离处,由能量守恒定律有
12mv22=μmgx⑧
由⑤⑧式解得x=m2g2μq2B2?
答:(1)小物块向右运动过程中克服摩擦力做的功W=qEL-m(qE-μmg)22μ2q2B2;
(2)小物块与右端挡板碰撞过程损失的机械能?△E=m(qE-μmg)2-μ2m3g22μ2q2B2;
(3)最终小物块停在绝缘平板上的位置x=m2g2μq2B2.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4、实验题 用多用电表进行了几次测量,指针分别处于a、b位置,如图所示。
(1)若多用电表的选择开关处于下面表格中所指的档位,a和b的相应读数是多少?请填在表格中。

(2)如果要用此多用表测量一个约2.0×104Ω的电阻,为了使测量比较精确,应选的欧姆档是_________(选填“×10”、“×100”或“×1K”)。
参考答案:(1)23.0,0.57,350
(2)×1K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5、简答题 研究表明:用纳米硅粉和藻朊酸盐制成电池的电极,其容量是一般电池的8倍.在测定一节该新型电池的电动势和内阻的实验中,所提供的器材有:
待测该电池一节(电动势约为2V)
电流表G(量程3.0mA,内阻rl=100Ω)
电流表A(量程0.6A,内阻r2=1.0Ω)
定值电阻R1=100Ω
定值电阻R2=900Ω
滑动变电阻器R"(?0-50Ω)
开关、导线若干
(1)为了更准确测出该电池的电动势和内阻,采用图甲所示实验电路图,其中定值电阻R应选用______(选填“R1”或“R2”).请根据你选定的定值电阻完成图乙中的实物连接.

(2)某同学在实验中测出电流表A和电流表G的示数I和Ig根据记录数据作出Ig-I图象如图丙所示,根据图象可求得,被测电池的电动势E=______V,内阻r=______Ω.(计算结果保留两位小数)
参考答案:(1)待测电池的电动势约为2V,由于题目中没有电压表,所以用电流计和定值电阻串联,改装成量程为3V的

电压表,所以
应串联的电阻R=33×10-3-100=900Ω,故选R2;
(2)由原理图连接实物图所示;
(3)表头的示数与定值电阻阻值的乘积可作为路端电压处理,路端电压U=Ig(R2+r1),将原图象转换成路端电压与电流图象如图所示,
由闭合电路欧姆定律可知:I=0,U=E=1.90V
U-I图象的斜率大小等于电源的内阻,由数学知识得r=0.13
故答案为:

①R2
②如图所示
③1.90;2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