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选择题 单匝闭合线框在匀强磁场中,绕垂直于磁场方向的转轴匀速转动。在转动的过程中,线框中的最大磁通量为φm,最大感应电动势为Em,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当穿过线框的磁通量为零时,线框中感应电动势也为零
B.当穿过线框的磁通量减小时,线框中感应电动势也减小
C.当穿过线框的磁通量等于0.5φm时,线框中感应电动势不等于0.5Em
D.线框转动的角速度等于Em /φm
参考答案:AB
本题解析:当穿过线框的磁通量为零时,此时线圈平行于磁场,磁通量变化率最大,感应电动势最大,A错误,感应电动势和磁通量大小无关,只和磁通量变化率有关,B错误;C正确;最大感应电动势为
,最大磁通量
,所以
,故
,D正确;
让选错误的;故选AB
点评:本题就是考查学生对最大感应电动势为Em和最大磁通量 фm的理解,应用公式可直接求出.
本题难度:简单
2、选择题 不计电阻的线圈在匀强磁场中绕垂直磁场的轴匀速转动,产生如图甲所示的正弦交流电,把该交流电接在图乙中理想变压器的A、B两端,电压表和电流表均为理想电表,Rt为热敏电阻(温度升高时其电阻减小),R为定值电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在t=0.01s,穿过该线圈的磁通量为零
B.原线圈两端电压的瞬时值表达式为u=36sin50πt(V)
C.Rt处温度升高时,电流表的示数变大,变压器输入功率变大
D.Rt处温度升高时,电压表V1、V2示数的比值不变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t=0.01s时,u=0,此时是磁通量的变化率最小,磁通量最大,所以A错误;由图可知,U的最大值是
,T=0.02s,则
,所以电压的瞬时值表达式为
(V),B错误;Rt处温度升高时,电阻减小,电流增加,根据
,
增加,
,所以变压器输入功率变大,C正确;电压表V1示数不变,R和Rt的总电压不变,Rt处温度升高时,电阻减小,电流增加,R两侧的电压增大,Rt两侧的电压减小,所以电压表V1、V2示数的比值变大,D错误。
考点:交变电流,变压器,电路的动态分析。
本题难度:一般
3、选择题 电阻为1Ω的某矩形线圈在匀强磁场中绕垂直于磁场的轴匀速转动时,产生的正弦交流电?的图像如图线a所示;当调整线圈转速后,该线圈中所产生的正弦交流电的图像如图线b所示。以下关于这两个正弦交流电流的说法正确的是

A.在图中t=0时刻穿过线圈的磁通量均为零
B.线圈先后两次转速之比为3∶2
C.交流电a的电动势的有效值为5
V
D.交流电b的电动势的最大值为5 V
参考答案:BC
本题解析:据题意,在t=0时刻,从图像可知此时电流为0,则线圈处于中性面位置,穿过的磁通量最大,A选项错误;从图可知周期之比为Ta:Tb=2:3,则转速之比为fa:fb=1/Ta:1/Tb=3:2,所以B选项正确;交流电a的电流有效值为i=Im/
=5
v,所以C选项正确;交流电b的电动势最大值为Ebm: Eam=Ta:Tb,则Ebm=20/3v,所以D选项错误。
本题难度:一般
4、选择题 如图甲所示,理想变压器原、副线圈的匝数比n1:n2=10:1,b是原线圈的中心抽头,S为单刀双掷开关,定值电阻R="10" Ω。从某时刻开始在原线圈c、d两端加上如图乙所示的交变电压,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当S与a连接后,理想电流表的示数为2.2A
B.当S与a连接后,t="0.01" s时理想电流表示数为零
C.当S由a拨到b后,原线圈的输入功率变为原来的4倍
D.当S由a拨到b后,副线圈输出电压的频率变为25 Hz
参考答案:AC
本题解析:由乙图知,原线圈的电压U1=220V,当S与a连接后,根据变压规律
可得U2=22V,理想电流表的示数
,故A正确;电流表的示数对应交流有效值,所以在t="0.01" s时理想电流表示数不为零,故B错误;当S由a拨到b后,原幅线圈的匝数比为5:1,可求副线圈电压为44V,是原来的2倍,根据功率
知,功率是原来的4倍,输入功率等于输出功率,所以C正确;交流电的频率不会发生变化,由乙图知,频率为50Hz,所以D错误。
本题难度:一般
5、选择题 如图4-1-12所示,电源采用星形接法而负载采用三角形接法,电源的相电压为220 V,各相负载相同,阻值都是11 Ω,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图4-1-12
A.加在负载上的电压为220 V
B.加在负载上的电压为380 V
C.通过各相负载的相电流为
A
D.电路中线电流为2×
A
参考答案:BC
本题解析:电源采用星形接法而负载采用三角形接法,电源的相电压为220 V,线电压为380 V,负载采用三角形接法,加在负载上的电压为380 V,B项正确.通过各相负载的相电流为
A,C项正确.
本题难度:简单
Wisdom is in the head and not in the beard. 智慧在于有脑子,不在于有胡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