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选择题 如图1所示,一个物体放在粗糙的水平地面上.从t=0时刻起,物体在水平力F作用下由静止开始做直线运动.在0到t0时间内物体的加速度a随时间t的变化规律如图2所示.已知物体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处处相等.则

A.在0到t0时间内,物体的速度逐渐变小
B.t0时刻,物体速度增加到最大值
C.在0到t0时间内,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
D.在0到t0时间内,力F大小保持不变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分析:由图2可知,加速度随时间逐渐减小,方向不变,所以加速度方向始终与速度方向相同,物体做加速运动,当加速度减为零时,速度最大.
解答:A、由图2可知,加速度随时间逐渐减小,方向不变,所以加速度方向始终与速度方向相同,物体做加速运动,故A错误;
B、当加速度减为零时,速度最大,所以t0时刻,物体速度增加到最大值,故B正确;
C、加速度逐渐减小,所以物体不是做匀变速运动,故C错误;
D、根据F-f=ma,可知,a减小,f不变,所以F减小,故D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速度与加速度的关系,要求同学们能根据加速度图象得出有效信息,难度不大,属于基础题.
本题难度:简单
2、选择题 关于力的概念,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所以只有直接接触的物体间才有力的作用
B.根据有一定距离的磁铁间有相互作用力可知,力可以离开物体而独立存在
C.力能使物体发生形变或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D.力的大小不能用天平直接测量
参考答案:CD
本题解析:分析:解答本题应掌握力的基本概念、力的物质性,即力不能离开物体而单独存在的特性;力的作用效果:使物体发生形变或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力的测量工具:弹簧秤测力计.
解答:A、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但两个物体不直接接触也可能存在力的作用,比如电场力、磁场力等等.故A错误.
B、有一定距离的磁铁间有相互作用力是通过磁场发生的,说明力的作用不能离开物体而独立存在.故B错误.
C、力有两个作用效果:能使物体发生形变或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故C正确.
D、天平能测量物体的质量,不能测量力,力由弹簧秤测力计测量.故D正确.
故选CD
点评:正确理解物体间力的概念、力的物质性以及力的作用效果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本题难度:一般
3、选择题 上海磁悬浮线路的最大转弯处半径达到8000m,最小转弯处半径也达到1300m,近距离用眼睛看线路几乎是一条直线.一位质量为50kg的乘客坐在以100m/s的速率运行的车厢内,随车驶过半径为2500m的转弯处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乘客可能受到重力、车厢对乘客的支持力和摩擦力
B.乘客一定受到重力、向心力、车厢对乘客的支持力和摩擦力
C.乘客所需向心力的大小为200?N
D.乘客受到车厢作用力的大小为200?N
参考答案:AC
本题解析:分析:对人进行受力分析,根据向心力公式求出所需要的向心力,根据几何关系求出乘客受到来自车厢的力,根据向心力公式可知弯道半径设计特别长时,向心力较小,根据几何关系即可求解.
解答:向心力是效果力不是物体实际受到的力,所以受力分析时一定不能说物体受到了向心力,故B错误,A正确;
对人进行受力分析,如图所示:

根据圆周运动向心力公式得:F向=m
=200N
FN=539N
故C正确D错误;
故选AC.
点评:本题是物理模型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题,注意几何关系在解题中的运用,难度适中.
本题难度:一般
4、选择题 关于力,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只有静止的物体才会受到重力作用
B.物体间只有相互接触,才可能有弹力作用
C.摩擦力的方向总是与物体相对运动方向或相对运动趋势方向相反
D.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分析:任何物体都会受到重力.弹力产生的条件之一是相互接触.
摩擦力的方向总是与物体相对运动方向或相对运动趋势方向相反.
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解答:A、任何物体都会受到重力,运动的物体也要受到重力作用,故A错误
B、弹力产生的条件之一是相互接触.故B正确
C、摩擦力的方向总是与物体相对运动方向或相对运动趋势方向相反.故C正确
D、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故D正确
本题选错误的,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了学生对重力的概念、弹力产生的条件和摩擦力方向,属于基础题目.
本题难度:一般
5、选择题 下列各力中,按力的作用效果命名的是
A.重力
B.压力
C.弹力
D.摩擦力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分析:重力、弹力和摩擦力是按力的性质命名的,压力是按力的效果命名的.
解答:重力、弹力和摩擦力三种力本质不同,是按力的性质命名的.而压力对被支持物对支持物的弹力,直接反映力的作用,是按效果命名的.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对力的分类方法的了解程度.力通常有两种分类方法,一种按性质,分为重力、弹力和摩擦力;另一种按效果命名,比如压力、支持力、浮力、引力、斥力等.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