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物理知识点总结《近地卫星和同步卫星》在线测试(2017年最新版)(四)
2017-07-27 12:20:00
来源:91考试网
作者:www.91exam.org 【 大 中 小】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选择题 如图所示,发射地球同步卫星时,先将卫星发射至近地圆轨道1,然后在Q点点火,使火箭加速,让卫星做离心运动,进入轨道2,到达P点后,再使卫星加速,进入预定轨道3.轨道1、2相切于Q点,轨道2、3相切于P点.则当卫星分别在1,2,3轨道上正常运行时,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卫星在轨道2上从Q点向P点运动过程中的速度逐渐变大 B.卫星在轨道2上经过P点时的加速度大于它在轨道3上经过Q点时的加速度 C.卫星在轨道1上经过Q点时的加速度等于它在轨道2上经过Q点时的加速度 D.卫星在轨道2上经过P点时的速度等于它在轨道3上经过P点时的速度
| 
参考答案:A、卫星在轨道2上从Q点向P点运动的过程中,万有引力做负功,动能减小,则速度减小.故A错误. B、卫星在P点所受的万有引力小于在Q点所受的万有引力,根据牛顿第二定律知,在P点的加速度小于在Q点的加速度.故B错误. C、卫星在轨道1上经过Q点时和在轨道2上经过Q点时所受的万有引力相等,则加速度相等.故C正确. D、卫星从轨道2上的P点需加速,使得万有引力等于向心力,进入圆轨道3.所以在卫星在轨道2上经过P点时的速度小于在轨道3上经过P点的速度.故D错误. 故选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2、选择题 2013年12月2日,“嫦娥三号”探测器成功发射。与“嫦娥一号”的探月轨道不同,“嫦娥三号”卫星不采取多次变轨的方式,而是直接飞往月球,然后再进行近月制动和实施变轨控制,进入近月椭圆轨道。现假定地球、月球都静止不动,用火箭从地球沿地月连线向月球发射一探测器,探测器在地球表面附近脱离火箭。已知地球中心与月球中心之间的距离约为r =3.8×l05km,月球半径R=l.7×l03 km,地球的质量约为月球质量的81倍。在探测器飞往月球的过程中 A.探测器到达月球表面时动能最小 B.探测器距月球中心距离为3.8×l04 km时动能最小 C.探测器距月球中心距离为3.42×l05km时动能最小 D.探测器距月球中心距离为1.9×l05 km时动能最小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嫦娥三号”从地球飞往月球的过程中,开始开始地球引力比月球引力大,先做减速运动,当靠近月球时,月球引力比地球引力大,“嫦娥三号”又做加速运动,当地球引力与月球引力相等时,速度最慢,设此位置距离月球中心为d,根据万有引力可知: ,整理得: ,B正确,ACD错误。
本题难度:一般
3、选择题 下列关于地球同步通信卫星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所有同步通信卫星的轨道半径都是相同的 B.所有同步通信卫星绕地心旋转的方向都是相同的 C.不同国家发射的同步通信卫星角速度都相同,但线速度大小可以不同 D.不同国家发射的同步通信卫星因定点位置不同,所以轨道不一定在同一平面内
参考答案:A、同步卫星运行轨道为位于地球赤道平面上空圆形轨道,轨道固定不变, 根据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由于同步卫星的周期必须与地球自转周期相同,所以同步卫星离地面的高度h也为一定值.故A正确 B、所有同步通信卫星绕地心旋转的方向都是相同的,故B正确 C、通信卫星定点在地球上空某处,各个通信卫星的角速度相同,线速度也相等,故C错误; D、同步卫星若在除赤道所在平面外的任意点,假设实现了“同步”,那它的运动轨道所在平面与受到地球的引力就不在一个平面上,这是不可能的.故D错误 故选A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4、简答题 神舟再度飞天,中华续写辉煌,北京时间2012年6月16日18时,我国再次进行载人航天试验,神舟九号顺利升空. (1)在飞船的实验室里,仍然能够使用的仪器是______ A.体重计?B.酒精温度计?C.天平?D.水银气压计 (2)设“神舟九号”飞船在飞行过程中绕地球沿圆轨道运行,已知地球半径为R,地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为g,飞船绕地球运行的周期为T.求飞船离地面的高度h. 答题处:(1)______?(2)______.
参考答案:(1)飞船里的物体处于完全失重状态,体重计、天平、水银气压计都与重力有关,故无法使用,酒精温度计利用热胀冷缩制成,可以使用.故B正确. (2)根据万有引力等于重力得,GMmR2=mg 解得GM=gR2. 根据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得,GMm(R+h)2=m(R+h)(2πT)2 解得h=3gR2T24π2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5、选择题 如图所示,在同一轨道平面上的几个人造地球卫星A、B、C,在某一时刻恰好在同一直线上,下列正确说法有( ) A.根据V= ,可知VA<VB<VC B.根据万有引力定律,FA>FB>FC C.向心加速度aA>aB>aC D.运动一周后,C先回到原地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