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物理试卷《弹力》在线测试(2017年最新版)(六)
2017-07-27 13:06:34
来源:91考试网
作者:www.91exam.org 【 大 中 小】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选择题 在物理学发展的过程中,许多物理学家的科学研究推动了人类文明的进程.在对以下几位物理学家所作科学贡献的叙述中,正确的说法是 ( ) A.在对自由落体运动的研究中,伽利略猜想运动速度与下落时间成正比,并直接用实验进行了验证 B.牛顿应用“理想斜面实验”推翻了亚里士多德的“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观点 C.胡克认为只有在一定的条件下,弹簧的弹力才与弹簧的形变量成正比 D.亚里士多德认为两个从同一高度自由落下的物体,重物体与轻物体下落一样快
|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伽利略的猜想是根据理想实验推出来的,”推翻了亚里士多德的“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观点,现实中不能通过实验验证,AB错误;胡克认为只有在一定的条件下,弹簧的弹力才与弹簧的形变量成正比,C正确;伽利略认为两个从同一高度自由落下的物体,重物体与轻物体下落一样快,D错误。 考点:考查了物理学史
本题难度:简单
2、实验题 (10分)某同学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探究小车加速度与合外力的关系。图中小车A左端连接一纸带并穿过打点计时器B的限位孔,右端用一轻绳绕过滑轮系于拉力传感器C的下端,A、B置于水平放置的一端带有定滑轮的足够长的木板上。不计绳与滑轮的摩擦及滑轮的质量。实验时,先接通电源再释放小车,打点计时器在纸带上打下一系列点。该同学在保证小车A质量不变的情况下,通过改变P的质量来改变小车A所受的外力,由传感器和纸带测得的拉力F和加速度a数据如下表所示。

次数
| 1
| 2
| 3
| 4
| 5
| F/N
| 0.10
| 0.18
| 0.26
| 0.30
| 0.40
| a/(m·s-2)
| 0.08
| 0.22
| 0.37
| ?
| 0.59
| ⑴第4次实验得到的纸带如图所示,O、A、B、C和D是纸带上的五个计数点,每两个相邻点间有四个点没有画出,A、B、C、D四点到O点的距离如图。打点计时器电源频率为50Hz。根据纸带上数据计算出小车加速度a为?m/s2。
 ⑵在实验中,?(选填“需要”或“不需要”)满足重物P的质量远小于小车A的质量。 ⑶根据表中数据,在图示坐标系中做出小车加速度a与力F的关系图象。
 ⑷根据图象推测,实验操作中重要的疏漏是?。
参考答案:(1)0.43? (3分)?(2) 不需要? (3分)?(3)作图正确? (2分)
 (4)没有平衡摩擦力或者摩擦力平衡不足? (答出其中一点即给2分)
本题解析:(1)根据逐差法 ,代入数据解得:a="0.43" m/s2;(2 )绳上的拉力由传感器直接测得,故不需要满足重物P的质量远小于小车A的质量;(3)如图所示
 (4)由图知,图像与F轴相交,拉力小于某一数值时,加速度为零,所以是因为没有平衡摩擦力或者摩擦力平衡的不够。
本题难度:一般
3、实验题 (10分)三个同学根据不同的实验条件,进行“探究平抛运动规律”的实验:
 (1)甲同学采用图(1)所示的装置.用小锤打击弹性金属片,金属片把A球沿水平方向弹出,同时B球被松开,自由下落,观察到两球同时落地,改变小锤打击的力度,即改变A球被弹出时的速度,两球仍然同时落地,这说明?. (2)乙同学采用图(2)所示的装置.两个相同的弧形轨道M、N,分别用于发射小铁球 P、Q,其中N的末端与可看作光滑的水平板相切;两轨道上端分别装有电磁铁C、D;调节电磁铁C、D的高度,使AC=BD,从而保证小铁球P、Q在轨道出口处的水平初速度v0相等.现将小铁球P、Q分别吸在电磁铁C、D上,然后切断电源,使两小铁球能以相同的初速度v0同时分别从轨道M、N的下端射出.实验可观察到的现象应是?.仅仅改变弧形轨道M的高度(保持AC不变),重复上述实验,仍能观察到相同的现象,这说明?. (3)丙同学采用频闪摄影的方法拍摄到图(3)所示的“小球做平抛运动”的照片.图中每个小方格的边长为1.25cm,由图可求得拍摄时每隔__________s曝光一次,该小球平抛的初速度大小为___________m/s(g取9.8m/s2).
参考答案:(1)平抛运动在竖直方向上是自由落体运动(2分) (2)P、Q二球相碰(2分)平抛运动在水平方向上是匀速运动(2分) (3)0.036s或1/28s(2分)? 0.7(2分)
本题解析:(1)平抛运动落地时间与自由落体时间相等,与平抛的水平速度无关。即竖直方向是自由落体运动。(2)二者水平方向速度相同,那么当P落地时,Q必然也运动相同的水平位移,二者相碰。从而说明平抛在水平方向是匀速直线运动。(3)平抛运动竖直方向为自由落体运动即有 ,从图片可以读出相邻的两个照片竖直方向位移之差等于一格的边长即 ,计算得时间 ,相邻照片水平位移为2倍的边长即 ,平抛初速度
本题难度:一般
4、实验题 (1)在“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实验中,打出的纸带如下图所示,其中1、2、3、4、5为相邻点。设重锤质量为m,交变电源周期为T,则打第4点时重锤的动能可以表示为___________。
 (2)为了求起点0到第4点重锤的重力势能变化,需要知道重力加速度g的值,这个g值应该是____________(填选项的序号即可) A.取当地的实际g值 B.根据打出的纸带,用ΔS = gT2求出 C.近似取10m/s2即可 D.以上说法均不对
参考答案:(1) 或 (2)(A)
本题解析:(1)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一段过程中的中间时刻速度等于该段过程中的平均速度,所以 ,故此点具有的动能为 (2)实验的目的是验证机械能守恒,所以求解重力势能变化需要的g应取当地的实际g值.如果采用 求解,那么求出来的只是运动的加速度.故选A. 点评:纸带问题的处理时力学实验中常见的问题.我们可以纸带法实验中,若纸带匀变速直线运动,测得纸带上的点间距,利用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推论,可计算出打出某点时纸带运动的瞬时速度和加速度.
本题难度:一般
5、简答题 (1)下图的游标卡尺的读数是______mm
 (2)在研究弹簧的形变量与外力关系的实验中,
 将弹簧水平放置测出其自然长度,然后竖直悬挂让其自然下垂,在其下端竖直向下施加外力尸,实验过程是在弹簧的弹性限度内进行的.用记录的外力F与弹簧的形变量x作出的F-x图象如图所示,由图可知弹簧的劲度系数为______N/m (3)某实验小组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来测量木板对物块的摩擦力所做的功.一物块放在粗糙的水平长木板上,右侧栓有一细线,跨过固定在木板边缘的滑轮与重锤连接,物块左侧与穿过打点计时器的纸带相连,长木板固定在水平实验台上,
 实验时,物块在重锤牵引下向右运重锤落地后,物块继续向右做勻减速运动. ①下图给出了重锤落地后打点计时器打出的纸带,纸带上的小黑点是计数点,每相邻两计数点间还有4个点(图中未标出),计数点间的距离已在图中标出,打点计时器所用交流电频率为50Hz,根据该图可以判断纸带的______(选填“左端”或“右端”)与物块相连.打点计时器在打下4点和B点时物块的速度分别为vA=______m/s,vB=______m/s?(结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②一个电流计的满偏电流Ig=100μA,内阻为600Ω,要把它改装成一个量程为0.6A的电流表,则应在电流计上______(填串联或并联)一个约______Ω的电阻(保留一位有效数字)
参考答案:(1)游标卡尺的读数由主尺读数1mm和游标尺读数0.94mm之和,所以读数是1.94mm. (2)根据胡克定律知道,用记录的外力F与弹簧的形变量x作出的F-x图象的斜率为弹簧的劲度系数. 从图中求出斜率k=200N/m. (3)①锤落地后,物块继续向右做勻减速运动,在纸带上可以看出从右到左相邻计数点间距逐渐减小,也就是纸带速度逐渐减小,所以纸带的右端与物块相连. 利用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推论得: vA=xt=(6.85+7.50)cm0.2s=0.718m/s vB=xt=(9.42+10.06)cm0.2s=0.974m/s ②电流计改装成电流表时必须并联一个分流电阻,其大小满足IgRg=(I-Ig)R 解得:R=0.1Ω. 故答案为: (1)1.94 (2)200 (3) ①右端 0.718,0.974 ②并联,0.1Ω.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