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高考知识点《热力学第一定律》试题巩固(2017年最新版)(八)
2017-08-07 15:20:48
来源:91考试网
作者:www.91exam.org 【 大 中 小】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选择题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填入正确选项字母,每选错一个扣2分,最低得分0分) A.热机中燃气的内能不可能全部转化为机械能 B.温度低的物体分子运动的平均速率小 C.第二类永动机不可能制成,是因为它违反了能量守恒定律 D.当分子间距离增大时,分子间斥力减小,引力增大
| E.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经历一缓慢的绝热膨胀过程,则气体对外界做功,气体分子的平均动能减小
参考答案:AE
本题解析:根据热力学第二定律可知,热机中燃气的内能不可能全部转化为机械能,选项A正确;温度低的物体分子运动的平均动能小,由于分子质量不定,故分子平均速率不一定小,选项B错误;第二类永动机不可能制成,但不违反能量守恒定律,只是违背热力学第二定律,选项C错误;当分子间距离增大时,分子间斥力和引力都减小,选项D错误;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经历一缓慢的绝热膨胀过程,则气体对外界做功,根据 可知,W<0,Q=0,则 <0,气体温度降低,气体分子的平均动能减小,选项E正确;故选AE. 考点:热力学第一定律; 热力学第二定律;分子力;
本题难度:一般
2、选择题 人类只有一个地球,我们要保护赖以生存的环境. (1)下列哪一种不属于当今世界的三大环境问题…(?) A.酸雨? B.臭氧层的破坏 C.人口的急剧增长? D.温室效应 (2)酸雨的形成主要是由于(?) A.大气中CO2含量的增加? B.大气中SO2含量的增加 C.乱砍伐森林,破坏生态环境? D.大气中氟里昂含量的增加 (3)大气臭氧层(?) A.能大量反射太阳辐射中的紫外线,所以那里的温度较低 B.能散射太阳光中的紫外线,使地面生物免受集中紫外线之害 C.是大气层中存在臭氧的唯一场所,我们应该加以保护 D.吸收大量的紫外线,减少到达地面的紫外线辐射
参考答案:(1)C?(2)B?(3)D
本题解析:(1)当今世界的三大环境问题是:酸雨的危害,臭氧层的破坏导致大气层的保护作用减弱,温室效应使地球温度普遍变暖,因此正确的选项是C. (2)酸雨形成的基本原因主要与煤炭和石油燃烧以及工业生产等释放到大气中的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污染物有关,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污染物在大气中通过化学反应分别转化为硫酸和硝酸,混入雨水或者雪水中,使其酸度增加.同时酸雨的形成还与大气中其他的碱性物质有关,如空气中的氧化钙、土壤中的硫酸钙以及其他碱性物质可与酸发生中和反应.因此正确的选项为B. (3)大量的紫外线的照射可以对人和牲畜造成伤害,而大气臭氧层主要是吸收大量的紫外线,减少到达地面的紫外线辐射从而对地球上的生物起到保护作用.因此正确的选项为D.
本题难度:简单
3、选择题 (选修3-3选做题) 如图所示,钢瓶内装有高压氧气。打开阀门氧气迅速从瓶口喷出,当内外气压相等时立即关闭阀门。下面关于瓶内氧气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瓶内氧气要从外界吸收热量,内能增大 B.瓶内氧气要向外界放出热量,内能减小 C.瓶内氧气体积不变,但压强会逐渐增大 D.过一段时间后再打开阀门,会再有氧气逸出 E.过一段时间后再打开阀门,不会再有氧气逸出
参考答案:AC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4、选择题 如图所示的装置,气缸分上、下两部分,下部分的横截面积大于上部分的横截面积,大小活塞分别在上、下气缸内用一根硬杆相连,两活塞可在气缸内一起上下移动。缸内封有一定质量的气体,活塞与缸壁无摩擦且不漏气,起初在小活塞上的杯子里放有大量钢球。能使两活塞相对气缸向下移动是
 [? ] A.给气缸内气体缓慢加热? B.取走几个钢球 C.让整个装置自由下落? D.大气压变小
参考答案:A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5、简答题 某同学利用DIS实验系统研究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的状态变化,在实验后计算机屏幕显示了如下P-T图象(实线部分),已知在A状态气体体积为V. (1)试求实验过程中,当气体温度保持T0的情况下,气体体积在什么范围内变化? (2)试分析说明在气体状态由B变化至C的过程中是吸热还是放热?
参考答案:(1)对于A、B、C三个状态,由玻意耳定意可知: 1.5p0V0=2p0V1=p0V2,解得:V1=34V0,V2=32V0; 即:在温度保持T0的情况下,气体体积在34V0和23V0之间变化. (2)在气体状态由B变化至C的过程中,由于温度不变,所以气体内能不变, 而该过程气体体积减小,外界对气体做功,所以由热力学第一定律可知,此过程是放热的. 答:(1)当气体温度保持T0的情况下,气体体积变化范围是34V0和23V0. (2)气体状态由B变化至C的过程中是放热的.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