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实验题 下图中甲、乙两图都是用来“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的装置示意图,已知该打点计时器的打点频率为50Hz.重力加速度为g
(1)甲、乙两图相比较,__________图所示的装置较好。
(2)重物由静止开始下落距离h获得速度v,如果以v2为纵轴,以h为横轴,根据实验数据绘出的v2-h图线是__________,该线的斜率是_?___?__.
参考答案:(1)甲?(2)过原点的倾斜直线 (或正比例函数图象等)、2g?。
本题解析:甲装置可以使纸带保持竖直方向的运动,所以甲图比较好,根据公式
可得
?所以
图线是过原点的倾斜直线,斜率是2g。
本题难度:一般
2、实验题 在“用单摆测定重力加速度”的实验中。
(1)若测量出单摆摆长为l,用秒表记录下单摆完成n次全振动所用的?
时间t。重力加速度的表达式g =?(用直接测量量表示)。
(2)某同学用最小刻度为1mm的刻度尺测量摆长。其中一次测量结果
如图甲所示,悬点O与刻度尺零刻线对齐,图中摆长读数为
?cm。


(3)为了减小实验误差,某同学用图象法处理实验数据。他通过改变摆长,测得了多组摆长l和对应的周期T。作出T 2-l图象如图乙所示。若图线的斜率为k,由图线可知重力加速度g =?。
参考答案:(1)
?(2)98.11~98.19?(3)
本题解析:(1)由单摆的周期公式
可求出重力加速度表达式为
(2)注意读数要有估读位(3)由公式可知
,图线斜率为k=
,则g =
本题难度:简单
3、实验题 在“探究求合力的方法”的实验中,王同学用了两个量程为5 N、最小刻度为0.1 N的弹簧秤来测量拉力。实验之前他先检查了弹簧秤,然后进行实验: 将橡皮条的一端固定在水平放置的木板上,用两个弹簧秤分别钩住绳套,互成角度地拉橡皮条,使结点到达某一位置O,记录下O点的位置和拉力F1,F2的大小及方向;然后用一个弹簧秤拉橡皮条, 仍将结点拉到O点,再记录拉力F的大小及方向; 然后取下白纸作图, 研究合力与分力的关系。

(1) 实验前对弹簧秤进行检查,下列哪些检查是必需的??。
A.将弹簧秤放在桌面上,进行调零
B.将弹簧秤竖直放置,进行调零
C.将弹簧秤用力拉,看是否能达到最大量程
D.将两只弹簧秤水平互钩对拉,检查两弹簧秤读数是否相同
(2) 下图是王同学研究合力与分力关系时在白纸下画出的图,根据物理上作图要求和规范, 请指出图中存在的四种错误。
?
(3) 在实验之余,王同学又将两弹簧秤竖直互钩对挂,如图右图所示, 发现上面弹簧秤的读数大于下面弹簧秤的读数,倒置后也是如此, 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A.弹簧秤外壳的重力? B.弹簧自身的重力?
C.弹簧秤只能水平测力? D.两挂钩之间的作用力不同
参考答案:(1) AD? [3分]
(2) F1、F2、F的大小示按图示要求标出;? F1、F2、F矢量未画上箭头;?
记录F1、F2大小的数据有效数位错误;? F与F1、F与F2的连线应该用虚线。
[4分,每个答案1分]
(3)? B? [3分]
本题解析:(1) 实验前,因为实验是在水平面上进行的,所以不用考虑自重,选A,
还要检查是否弹簧秤是否失去弹性,所以要选D;
(2)力的图示法,要求要把力的大小方向都表示出来,所以F1、F2、F的大小示按图示要求标出;F1、F2、F矢量未画上箭头;
弹簧秤的最小刻度是0.1牛,所以数据要到0.01N的位数。F1、F2大小的数据有效数位错误;
作平行四边形时,平移的力的作用线要用虚线表示。F与F1、F与F2的连线应该用虚线。
(3)两弹簧秤竖直互钩对挂因为弹簧自身的重力,不用力时指针不归零,当然读数偏大了。
本题难度:简单
4、实验题 在测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实验中,打点计时器打出一纸条, A、B、C、D为四个计数点,且两相邻计数点间还有四个点没有画出,所用交流电频率为50赫兹,纸带上各点对应尺上的刻度如图所示,则VB= ?m/s .a= ?m/s2.
参考答案:0.15?;? 0.2
本题解析:由于两相邻计数点间还有四个点没有画出,所以相邻计数点之间的时间间隔T=0.1s,B点的速度等于AC段的平均速度,所以
。根据逐差法可得加速度
;
点评:纸带上如果有三段,可以舍掉最短的一条来求加速度,这样可以减小误差。
本题难度:简单
5、实验题 一个小球沿斜面向下运动,用每隔T=0.1s曝光一次的频闪相机进行拍摄,不同时刻小球的位置如图,实验数据见下表。


(1)小球沿斜面下滑的加速度表达式a=_______________(用T、X1、 X2、X3和X4表示),加速度大小为 ____________ m/s2(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2)小球经过位置C的速度表达式为Vc= ??(用T、X1、 X2、X3和X4表示),经过位置C的速度大小为 _________?m/s(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参考答案:(1)
(用T、X1、 X2、X3和X4表示),
. (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2)
?(用T、X1、 X2、X3和X4表示),0.986m/s。(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本题解析:(1)此题可用分析纸带的方法分析,由
可得
,带入各数据解得
(2)此题可用平均速度等于中点时刻的速度来计算即
,代入数据解得
点评:中等难度。分析纸带求加速度时可以用逐差法,也可以用图像法,即作出物体的速度图像求图线的斜率。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