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考物理知识点总结《波的干涉和衍射》高频试题巩固(2017年最新版)(四)
2017-08-09 09:01:00
来源:91考试网
作者:www.91exam.org 【 大 中 小】
|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选择题 以下对机械波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频率相同的波叠加,一定可以发生稳定的干涉现象 B.横波可以在固体、液体和气体中传播 C.纵波不能用波的图象描述 D.波长和障碍物尺寸相近时,衍射现象明显
|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2、简答题 人类耳朵能听到的声波频率为20 Hz—20 000 Hz,频率低于20 Hz的声波叫次声波,高于20 000 Hz的声波称为超声波.次声波有很强的穿透力,它会与人体肌肉、内脏器官固有的振动频率发生共振,产生较大的振幅和能量,从而造成人体结构的巨大破坏甚至死亡.美国专家研制出一种次声波炸弹,专门对付抢劫犯,只要控制好次声的强度,就能在几秒钟之内,使人昏迷又不至于丧命,它是对付劫持人质的劫机犯的最佳武器.请根据以上材料回答以下问题: (1)人耳能听到的声波波长的范围是什么? (2)假设人体单位面积上接收到能量为e的次声波就会造成死亡,今有一颗爆炸能量为E(转化为次声波的效率为η)在人的正上方h处爆炸,h要多高,此人才是安全的?
参考答案:(1)1.7×10-2 m—17 m (2)h>
本题解析:(1)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 m/s,人类耳朵能听到的声波频率为20 Hz—20 000 Hz,由v=λf得λ= 可算得波长 λ1= ?m="17" m,λ2= ?m=1.7×10-2 m, 故人耳能听到的声波波长范围为1.7×10-2 m—17 m. (2)在高度为h,单位面积上人接收到的能量为 ,若e> 时人是安全的,此时h> .
本题难度:简单
3、选择题 有下列声学现象:①夏日的雷声能持续很长时间;②敲响一只音叉, 另一只与其相隔不远的音叉也能发出声音;③敲响一只音叉,在其周围 某些区域声音较强,某些区域声音较弱;④屋子外的人虽然看不到屋内 的人,但却能听到屋内人的谈笑声。则(? ) A.①和②是反射现象,③是共鸣现象,④是衍射现象 B.①是干涉现象,②是反射现象,③是衍射现象,④是折射现象 C.①是反射现象,②是折射现象,③是干涉现象,④是衍射现象 D.①的是反射现象,②是共鸣现象,③是干涉现象,④是衍射现象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反射现象是,指波在传播到不同物质时,在分界面上改变传播方向又返回原来物质中的现象。而雷声能持续很长时间正是由于在云和云之间还会来回反射 共鸣现象是指一个物体振动时,另一个物体也随之振动的现象。发生共鸣的两个物体,它们的固有频率一定相同或成简单的整数比。而音叉与音叉之间正是由于满足了共鸣条件才发生共鸣的。 干涉现象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波相遇时,在一定情况下会相互影响。有的地方振动加强,有的地方振动减弱,而在音叉周围某些区域声音较强,某些区域声音较弱正是符合了干涉的特点 衍射现象是指波在传播时,如果被一个大小接近于或小于波长的物体阻挡,就绕过这个物体,继续进行。而屋子外的人虽然看不到屋内的人,但却能听到屋内人的谈笑声正是波绕过障碍物的现象。 因此答案D正确
本题难度:简单
4、计算题 一个观察者在高处用望远镜注视在地上的木工以每秒2次的频率击钉子,他听到声音时恰好看到击锤动作,若观察者距木工680 m,当木工停止击锤后,他还能听到几次击钉声?(声波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 m/s)
参考答案:解:题中木工击钉子产生的声波属于一种时间短暂的“脉冲波”,如图所示,设脉冲的间距为d,由于声速是v=340m/s,木工击打频率为f=2Hz。所以
 因此在680m距离内有 个脉冲波,也就是说木工停止击钉后还能听到4次击打声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5、选择题 当两列水波发生干涉时,如果两列波的波峰在P点相遇,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质点P的振幅最大 B.质点P的振动始终是加强的 C.质点P的位移始终最大 D.这两列水波之所以干涉是因为水波是横波,因为只有横波才能发生干涉现象
参考答案:A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