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计算题 8.7gMnO2与100mL12mol/L的盐酸混合加热(不考虑盐酸挥发),使其充分反应后,再向溶液中加入足量的AgNO3溶液。试求:
(1)产生的气体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
(2)产生沉淀的质量。
参考答案:(1)2.24升
(2)143.5g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2、实验题 化学实验有助于理解化学知识,提升科学素养。某学习小组在实验室中用浓盐酸与MnO2共热制取Cl2并进行相关探究。
(1)已知发生装置如图所示。制备实验开始时,先检查装置气密性,接下来的操作依次是?(填序号)

A.往烧瓶中加入MnO2粉末
B.加热
C.往烧瓶中加入浓盐酸。
(2)该小组关于实验中可制得氯气体积(标准状况)的讨论正确的是?
A.若提供0.4 mol HCl,MnO2不足量,则可制得氯气2.24 L
B.若提供0.4 mol HCl,MnO2过量,则可制得氯气2.24 L
C.若有0.4 mol HCl参与反应,则可制得氯气2.24 L
D.若有0.4 mol HCl被氧化,则可制得氯气2.24 L
(3)将Cl2通入水中,所得溶液中具有氧化性的含氯粒子有________?(填微粒符号)
(4)下列收集Cl2的正确装置是________。
?
A B ? C ? D
(5)该小组利用刚吸收过少量SO2的NaOH溶液对Cl2进行尾气处理。
①请完成吸收初期的化学方程式:Cl2+Na2SO3+2 NaOH= ________________??
②吸收一段时间后,某同学取出2mL吸收后的溶液(强碱性)于试管中,充分振荡后向其中滴加3~4滴淀粉-KI溶液,发现溶液先变蓝,随即又褪去。溶液先变蓝,说明吸收后的溶液中存在?(填微粒符号),用离子方程式表示蓝色褪去的可能原因:?。
参考答案:(1)A C B?(2)C?(3)Cl2、ClO- 、 HClO?(4)C?
(5)①2NaCl+Na2SO4+H2O?②ClO-?;?I2+2OH-=I-+IO-+H2O
本题解析:(1)在实验室制取Cl2时首先应该检查装置的气密性。然后再往烧瓶中加入MnO2粉末;接着往烧瓶中加入浓盐酸最后加热;顺序是A.C.B。发生反应为:MnO2+4HCl(浓)
MnCl2+Cl2↑+2H2O。A.若提供0.4 mol HCl,MnO2不足量,应该以不足量的物质为标准,但是MnO2的量不定,因此产生的氯气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一定小于2.24 L。错误。 B.若提供0.4 mol HCl,MnO2过量,则可制得氯气2.24 L则如果0.4 mol HCl完全反应,可制得氯气2.24 L。但是随着反应的进行,盐酸变为稀盐酸,这时反应就不再发生。因此制得氯气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就小于2.24 L。错误。C.根据方程式可以看出:每有4mol的盐酸发生反应,产生标准状况下的氯气的体积为22.4L。因此若有0.4 mol HCl参与反应,则可制得氯气2.24 L。正确。D.由方程式可以看出:每有4mol的盐酸发生反应,则有2mol的盐酸贝氧化,得到氯气为1mol。因此若有0.4 mol HCl被氧化,则可制得标准状况下的氯气4.48 L.错误。(3)将Cl2通入水中,发生反应:Cl2+H2O
H++Cl-+HClO。HClO是弱酸,在溶液中存在电离平衡:HClO
H++ClO-.在所得溶液中具有氧化性的含氯粒子有Cl2、ClO-、HClO。(4)A只有入气管,而没有出气管。错误。B.Cl2的密度比空气大,要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错误。C.是用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由于Cl2是大气污染物,所以在排放之前进行了尾气的吸收和处理。正确。D不能收集气体。氯气被处理吸收。错误。选项为C。(5)①Cl2有氧化性,Na2SO3有还原性,二者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Cl2+Na2SO3+2 NaOH=2NaCl+Na2SO4+H2O。②吸收一段时间后,向其中滴加3~4滴淀粉-KI溶液,发现溶液先变蓝,是因为溶液中发生了反应:Cl2+2OH-=Cl-+ClO-+H2O。ClO-有强氧化性,能把I-氧化为I2。I2遇淀粉变为蓝色。随即又褪去,是因为又发生了反应:I2+2OH-=I-+IO-+H2O。2的实验室制取原理、步骤、性质现象、化学方程式、离子方程式的书写及相应的计算的知识。
本题难度:一般
3、选择题 下列有关氯水的叙述,正确的是(?)
A.新制氯水只含有氯分子和次氯酸分子;
B.新制氯水可使紫色石蕊试液先变红后褪色;
C.氯水光照时有气泡逸出,该气体的主要成分是氯气;
D.氯水放置数天后,其酸性逐渐减弱。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新制的氯水中含有三种分子:H2O、HClO、Cl2和四种离子:H+、OH-、Cl-、ClO-。新制氯水能使紫色石蕊先变红后褪色。氯水光照时2HClO
2HCl+O2,所以放出来的主要是氧气。氯水放置数天后,HClO见光分解成HCl所以酸性增强。答案选B。
点评:氯水的性质主要与氯水中含有的粒子有关。
本题难度:一般
4、选择题 在1981年才第一次制得卤族元素的第五个成员砹,根据卤素性质的变化规律,我们可以预料到砹有下列性质:
(1)砹在室温下的状态是?体,颜色比碘?,它夺电子能力比碘?,?(填“有”或“没有”)挥发性,并?(填“溶”或“不溶”)于四氯化碳。
(2)AgAt的颜色比AgI?,?溶于水,HAt的稳定性比HI?。
(3)单质砹是卤素中?的氧化剂,而砹离子是卤族中?的还原剂。(填“最强”或“最弱”)
参考答案:(1)固深弱没有溶
(2)深难差
(3)最弱最强
本题解析:本题是利用卤素性质的递变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由于卤素单质从氟到碘(或到砹)熔沸点逐渐升高,状态从气态递变到固态,颜色逐渐加深,所以砹单质在常温下为固体,难挥发,颜色比碘深,易溶于CCl4。
卤素化合物中,银盐的颜色逐渐加深,且除氟化银外都难溶于水;卤素的氢化物稳定性逐渐减弱。所以,AgAt的颜色比AgI深,难溶于水,HAt的稳定性比HI差。
从原子结构分析,砹原子在卤素中半径最大,得电子能力最弱,是卤素中最弱的氧化剂。与此相比,砹离子的还原性应当是最强的。
本题难度:简单
5、选择题 下列有关新制氯水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氯水放置数天后,其酸性逐渐增强
B.新制氯水可使紫色石蕊试液先变红后褪色,说明Cl2具有漂白性
C.氯水光照时有气泡逸出,该气体的主要成分是氯气
D.加入一定量CaCO3,盐酸、次氯酸的浓度都将减小
参考答案:A、氯气和水反应生成盐酸和次氯酸,次氯酸是弱酸,酸性比碳酸还弱,但次氯酸不稳定见光易分解,次氯酸分解生成盐酸和氧气,导致溶液中盐酸浓度增大,酸性增强,故A正确.
B、氯气和水反应生成盐酸和次氯酸,溶液呈酸性,向新制氯水中加紫色石蕊试液,溶液呈红色;但次氯酸有漂白性,能使有色物质褪色,所以红色逐渐褪去,起漂白性的物质是次氯酸不是氯气,故B错误.
C、次氯酸不稳定,见光易分解生成盐酸和氧气,所以氯水光照时有气泡逸出,该气体的主要成分是氧气,故C错误.
D、氯气和水的反应方程式为:Cl2+H2O?HCl+HClO,该反应是可逆反应,盐酸和碳酸钙反应导致盐酸浓度变小,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次氯酸和碳酸钙不反应,所以导致次氯酸浓度增大,故D错误.
故选A.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