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选择题 关于容量瓶的四种叙述为:①是配制准确浓度溶液的仪器;②不宜贮藏溶液;③不能用来加热;④使用之前要检查是否漏水。这些叙述中,正确的是(?)
A.①②③④
B.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根据容量瓶的构造和使用注意事项可知,选项①②③④均是正确的,答案选A。
点评:该题是识记性知识的考查,难度不大,记住即可,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求知欲。
本题难度:简单
2、选择题
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A 错,图为碱式滴定管,不是酸式滴定管
B 错 配置溶液要用玻璃棒引流
C 对
D 冷凝管的进出水的方向反了
本题难度:简单
3、选择题 下列有关实验操作、现象或实验原理叙述错误的是(?)
A.在中和热测定的实验中,将氢氧化钠和盐酸混合反应后的最高温度作为末温度
B.纸层析法分离Fe3+和Cu2+ 的实验中,点样后的滤纸无需晾干就可将其浸入展开剂中
C.将KNO3和NaCl的混合液加热并浓缩至有晶体析出时,趁热过滤可分离得NaCl晶体
D.当锌完全溶解后,铁与酸反应产生氢气的速率会显著减慢,借此可判断锌镀层是否反应完全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A.氢氧化钠和盐酸混合反应后的最高温度应是完全反应时的温度,否则会引起较大误差,故A正确;B.原理是将含有Cu2+和Fe3+的溶液涂在滤纸一端,并在这一端用丙酮作展开剂,在滤纸的毛细作用下,展开剂携带待分离的物质沿滤纸纤维向上移动。由于Cu2+和Fe3+的移动速度不同,一段时间后,Cu2+和Fe3+距起点的距离会不同,从而达到分离的目的。Cu2+和Fe3+可用氨熏显色。载体是纸,固定相是水,流动相是展开剂;晾干以保证每点在纸上扩散的直径不至于太大,否则各组分移动的时候会相互重叠,导致分离不充分,影响实验结果,故B错误;C.KNO3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较大,如不趁热过滤,NaCl晶体会含有较多KNO3杂质,故C正确;D.锌与铁在酸溶液中发生原电池反应,速率较大,锌完全溶解后,铁与酸反应产生氢气的速率会显著减慢,故D正确。
本题难度:一般
4、选择题 下列装置或操作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装置①可用于测定H2O2分解的反应速率
B.装置②中X为苯,可用于吸收氨气或氯化氢
C.装置③可用于实验室从食盐水中提取氯化钠
D.装置④可用于证明氧化性:KMnO4>Cl2>S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选项A不正确,应该用分液漏斗;选项B不正确,苯的密度小于水的,在上层,不能防止倒吸;选项C不正确,应该用蒸发皿,所以正确的答案选D.
本题难度:简单
5、选择题 下列实验操作完全正确的是(? )
编号
| 实验
| 操作
|
A
| 钠与水反应
| 用镊子从煤油中取出金属钠,切下绿豆大小的钠,小心放入装满水的烧杯中
|
B
| 量取20.00ml KMnO4 溶液
| 用25ml碱式滴定管量取
|
C
| 排除碱式滴定管尖嘴部分的气泡
| 将胶管弯曲使玻璃尖嘴斜向上,用两指捏住胶管,轻轻挤压玻璃珠,使溶液从尖嘴流出
|
D
| 取出分液漏斗中所需的上层液体
| 下层液体从分液漏斗下端管口放出,关闭活塞,换一个接收容器,上层液体继续从分液漏斗下端管口放出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A不正确,必须用滤纸洗干表面的煤油。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应该用酸式滴定管量取,B不正确。分液漏斗中上层液体从山口倒出,D不正确。所以正确的答案是C。
本题难度:简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