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选择题 下列实验操作或对实验事实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采用先蒸发浓缩后冷却结晶的方法分离硝酸钾和氯化钠
B.常温时,用pH试纸测得0.1mol·L-1碳酸钠溶液的pH=7
C.如果皮肤上不慎沾有苯酚,应立即用大量的NaOH稀溶液冲洗
D.向沸腾的NaOH稀溶液中滴加FeCl3饱和溶液,以制备Fe(OH)3胶体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A 正确,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较大,氯化钠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较小,可用冷却热饱和溶液的方法分离硝酸钾和氯化钠
B 错误,碳酸钠溶液是强奸弱酸盐,显碱性,pH>7
C 错误,如果皮肤上不慎沾有苯酚,应立即用酒精溶解,在用大量水冲洗。
D 错误,向沸水中滴加FeCl3饱和溶液,以制备Fe(OH)3胶体
本题难度:简单
2、选择题 用下图所示实验装置(夹持仪器已略去)探究铜丝与过量浓硫酸的反应。下列实验
不合理的是

A.③中选用NaOH溶液吸收多余的SO2
B.上下移动①中铜丝可控制SO2的量
C.②中选用品红溶液验证SO2的生成
D.为确认CuSO4生成,向①中加水,观察颜色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SO2是酸性氧化物,可以被氢氧化钠溶液吸收,A正确;根据装置的特点可知,选项B正确;SO2具有漂泊性,能使品红溶液褪色,据此可以检验SO2,C正确;D不正确,应该将①中的溶液倒入到水中,观察,答案选D。
点评:该题是高考中的常见题型,属于中等难度的试题,试题基础性强,主要是考查学生对浓硫酸和铜实验的熟悉了解程度,以及灵活运用基础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提高学生的实验设计和评价能力,提升学生的学科素养。
本题难度:简单
3、选择题 下列操作或实验现象预测正确的是

A.实验I:振荡后静置,下层溶液颜色变深
B.实验Ⅱ :烧杯中先出现白色沉淀,后溶解
C.实验III:放置一段时间后,小试管内有晶体析出
D.实验Ⅳ:为确认CuSO4生成,向①中加水,观察颜色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A项中,震荡后,NaOH与Br2发生反应生成NaBr和NaBrO,下层溶液为无色,A错;B项NH4Cl和Ca(OH)2加热反应生成NH3,溶于水后形成氨水,是弱碱,可以与AlCl3反应生成,沉淀Al(OH)3,但沉淀不溶解,B错;C项浓硫酸具有吸水性,可以将饱和硝酸钾溶液中挥发出的水分吸收,一段时间后,饱和硝酸钾溶液中容剂水减少,硝酸钾会析出,C正确;D中若生成CuSO4,溶液显蓝色,因浓硫酸过量,若加水会产生危险,D错。
本题难度:一般
4、选择题 利用下列装置(部分仪器已省略),能顺利完成对应实验的是

A.排空气法收集CO2
B.构成原电池
C.量取9.30mL稀盐酸
D.实验室制乙烯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5、选择题 下列有关贮存方法的叙述错误的是(?)
A.浓硝酸用棕色瓶盛放,贮存在阴凉处
B.少量液溴可用水封存,防止溴挥发
C.氢氧化钠溶液贮存在带磨口玻璃塞的玻璃试剂瓶中
D.FeSO4溶液存放在加有少量铁粉的试剂瓶中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氢氧化钠溶液贮存在带橡胶塞的塑料试剂瓶中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