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选择题 下列有关实验操作的说法正确的是
A.可用25 mL碱式滴定管量取20.00 mL KMnO4溶液
B.用pH试纸测定溶液的pH时,需先用蒸馏水润湿试纸
C.蒸馏时蒸馏烧瓶中液体的体积不能超过容积的2/3,液体也不能蒸干
D.为了使过滤速率加快,可用玻璃棒在过滤器中轻轻搅拌,加速液体流动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A、碱式滴定管不能量取高锰酸钾溶液,因为高锰酸钾易氧化碱式滴定管的橡皮管,错误;B、用pH试纸测定溶液的pH时,不能用蒸馏水润湿试纸,否则会影响溶液的pH,错误;C、蒸馏时蒸馏烧瓶中液体的体积不能超过容积的2/3,液体也不能蒸干,正确;D、过滤时不能用玻璃棒搅拌,否则会毁坏滤纸漏斗,错误,答案选C。
本题难度:一般
2、选择题 下列实验中所选用的仪器合理的是
A.用100mL量筒量取5.2mL的稀硫酸
B.用500mL容量瓶配制500mL0.2mol /L的NaOH溶液
C.用托盘天平称量11.75gNaCl晶体
D.用分液漏斗进行固体和液体的分离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A.不正确,应用10mL量筒量取5.2mL的稀硫酸;
B.正确,用500mL容量瓶配制500mL0.2mol /L的NaOH溶液;
C.不正确,应用电子天平称量11.75gNaCl晶体;
D.不正确,用漏斗进行固体和液体的分离;
选B。
本题难度:简单
3、选择题 从化学试剂商店购买的某些试剂瓶上常贴有危险化学品的标志。盛装氢氧化钠固体的试剂瓶上所贴的危险化学品标志是

A? B? C? D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氢氧化钠是强碱,具有腐蚀性,选D。
本题难度:简单
4、选择题 进行化学实验和探究时应注意安全问题,可以从试剂的存放、使用、实验操作和废弃物的处理等方面考虑,下列说法合理的是(?)
①KMnO4和H2S不能一起存放;②取用化学试剂不能用手直接去取;
③不能直接用鼻子闻SO2的气味;④点燃H2前要验纯;
⑤加热液体要放碎瓷片;⑥有加热和洗气(或气体吸收)装置的实验要防止倒吸;
⑦稀释浓硫酸时要使水慢慢沿器壁流入硫酸中。
A.①②④⑤⑥
B.①③④⑤⑥⑦
C.①②③④⑤⑥
D.②③④⑤⑥⑦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⑦:稀释浓硫酸时要使浓硫酸慢慢沿器壁流入中,故错。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化学实验安全的问题,化学实验具有一定的危险性,这并不是一句耸人听闻之言,从事化学教学多年,耳闻目睹了不少化学实验的危险情景,就化学实验教学中的安全问题谈谈个人的一些粗浅认识,以引起师生的注意,避免类似事故的发生。安全实验的关键是要按照操作规定进行实验,危险也能变为安全。反之,安全也变得不安全。但也不要害怕,也不必满腹恐惧不敢动手实验;要熟悉操作规定,了解反应规律,不懂要问,不可蛮干。否则,在实验过程中一旦发生事故,危及师生的安全,甚至严重致残造成终生不幸,且会影响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事关重大,务必高度警惕。请注意下列情况下常常会发生实验事故:一、违反操作规定例如,点燃氢气必须先检验纯度。可是,如果你在用锌和盐酸反应制取氢气的演示实验过程中,当锌粒反应完后,打开反应器的塞又装上锌粒,塞上塞就点燃,就会引起仪器爆炸。为什么会发生爆炸事故呢?这是因为你违背了点燃氢气前必须检验纯度的操作规定。实验过程中打开塞装锌粒跟实验开始时装锌粒相同,反应器里进入了空气,氢气和氧气混合,点燃都会发生爆炸。又如,在制乙烯时,在大试管里倒入酒精和浓硫酸,加热时,就会发生液体喷出事故。为防止这样的事故发生,在加热液体制取气体时,应加入瓷片以防爆沸。还要注意,如果你用酒精和浓硫酸加入瓷片加热制乙烯,用排水取气法收集完毕时,先撤去了酒精灯,冷水就会沿导管流入盛浓硫酸的烧瓶,以致引起烧瓶炸裂。这是因为你违背了实验操作而引起的。加热制取气体并用排水法收集,实验完毕时,应先把导管从水里撤出,再撤酒精灯。上面的操作正好颠倒了,先撤去了酒精灯,还没来得及取导管,水就沿导管流入反应器,引起仪器炸裂,溅出硫酸。二、用药过量发生事故一些实验虽然剧烈,但试剂量小并无危险,用药量稍大便会发生危险。如红磷在氧气里燃烧时,反应很剧烈,但药量少时并无危险。在做分组实验时,让学生观察红磷在氧气里燃烧时的现象,放入的药量一定要适量,不得随意用药,否则就会发生意外事故。又如:用小苏打和浓硫酸反应做二氧化碳的灭火实验。如果小苏打和浓硫酸用量大,产生气压过大,会冲开胶塞,喷出酸液。像这样,也曾发生过烧坏衣服,腐蚀操作者的手的事故。再如:配制银氨溶液时,如果加入过量的氨水,且不随配随用,久置后再用,溶液中生成了容易爆炸的物质,用时就会引发爆炸事故。此实验要防止加入过量氨水,银氨溶液必须随配随用,不能久置。三、药品混入杂质在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加热制取氧气时,错把木炭粉当作二氧化锰加入试管与氯酸钾混合,使得药品中混入了杂质,造成了爆炸事故。因此用药时要认真辨清药物,不得马虎从事。又如:做甲烷的演示实验时,有人没有把空气排净就点燃甲烷气体,产生爆炸事故。此实验应先做甲烷的性质实验,再点燃甲烷气体,以防空气的混入,保证甲烷的纯度,避免爆炸事故的发生。四、使用失落标签未经鉴定的试剂发生事故如,在配制溶液时错把硫酸当盐酸使用,造成伤害事故。凡失落标签的试剂一定要检验确定后再使用,以避免伤害事故的发生。五、实验室空气不流通在演示氯气、硫化氢、二氧化氮、一氧化碳等有毒气体时,或学生实验可燃性气体。如制氢气、乙烯、乙炔等时,如果实验室空气不流通,有毒、易燃气体逸散到空气中越积越多,达到一定浓度,会引起师生中毒或其他意外事故。因此实验室应安置通风橱、换气扇等通风设施,必须做到实验室空气流通。为安全地进行化学实验教学,实验时一定要做到以下几点:1.一切实验一定要按照操作规定进行。2.一切实验一定要在预备室准备好,做到实验无误,方可拿到教室或实验室做。3.做有毒、可燃性实验时,一定要打开门窗,使空气流通。4.有可燃性气体参加的实验,在点燃或加热前切勿混入空气或氧化剂。5.用药量宁少勿多,不要取用未经鉴定无标签的试剂,随配随用,不可久置。6.没做过的实验要向能者请教或查清资料再做,不要冒然实验。7.步骤多的实验,操作顺序要记熟,不可看一步做一步。8.实验室要有一定的安全设施。9.熟悉实验室事故的急救方法和处理措施。只要我们了解各种化学实验事故发生的引发原因,遵循操作规程,认真仔细地进行操作,就可避免各种事故的发生,做到安全实验。
本题难度:一般
5、选择题 用标准的NaOH滴定未知浓度的盐酸,选用酚酞为指示剂,造成测定结果偏高的原因可能是
A.滴定终点读数时,俯视滴定管的刻度,其它操作均正确
B.盛装未知液的锥形瓶用蒸馏水洗过,未用待测液润洗
C.滴定到终点读数时发现滴定管尖嘴处悬挂一滴溶液
D.未用标准液润洗碱式滴定管
参考答案:CD
本题解析:考查中和滴定误差分析
A:滴定终点读数时,俯视滴定管的刻度,导致读数偏小,标准溶液体积偏小,测定结果偏低
B:操作正确,测定结果正确
C:导致标准溶液体积偏大,测定结果偏高
D:导致标准溶液浓度偏小,标准溶液体积偏大,测定结果偏高
答案为CD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