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选择题 36g碳不完全燃烧所得气体中,CO占三分之一体积,CO2占三分之二体积.已知:
2C(s)+O2(g)═2CO(g)△H=-110.5kJ/mol,
2CO(g)+O2(g)═2CO2(g)△H=-576kJ/mol,
与这些碳完全燃烧相比,损失的热量是( )
A.172.5kJ
B.1149kJ
C.283kJ
D.517.5kJ
参考答案:36g碳的物质的量为n=mM=36g12g/mol=3mol,
不完全燃烧所得气体中,CO占三分之一体积,根据碳原子守恒,求得CO的物质的量为3mol×13=1mol,
根据2CO(g)+O2(g)═2CO2(g)△H=-576kJ/mol,
1molCO燃烧放出的热量为576kJ×12=283kJ.
所以36g碳不完全燃烧生成1molCO损失的热量为283kJ,
故选: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2、选择题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H2(g)的燃烧热△H=-285.8 kJ/mol,则2H2O(g)=2H2(g)+O2(g)△H=+571.6 kJ/mol
B.反应物的总能量低于生成物的总能量时,该反应为放热反应
C.由石墨比金刚石稳定可知:c(金刚石,s)=c(石墨,s)△H<0
D.已知:298K时,N2(g)+3H2(g)
2NH3(g)△H=-92.0 kJ/mol。在相同温度下,向密闭容器中通入1/2 mol N2和3/2 mol H2,达到平衡时放出46.0 kJ的热量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燃烧热是在一定条件下,1mol可燃物完全燃烧生成稳定的氧化物时所放出的能量,氢气的稳定氧化物是液态水,A不正确。反应物的总能量低于生成物的总能量时,该反应为吸热反应,反之是放热反应,B不正确。能量越低,越稳定,由此石墨的能量低于金刚石的,所以金刚石生成石墨的反应是放热反应,C正确。氨气的合成是可逆反应,1/2 mol N2和3/2 mol H2不可能生成1mol氨气,所以放出的热量低于46.0 kJ,D不正确。答案选C。
本题难度:一般
3、填空题 (14分)将20g Ba(OH)2·8H2O晶体与10 g NH4Cl晶体一起放入小烧杯中,将烧杯放在滴有3~4滴水的玻璃片上,用玻璃棒迅速搅拌。
(1)实验中玻璃棒的作用是?。
(2)写出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有??、?和反应混合物成糊状。
(4)通过?现象,说明该反应为?(填“吸热”或“放热”)反应,这是由于反应物的总能量?(填“小于”或“大于”)生成物的总能量。
参考答案:(每空2分,共14分)
(1)搅拌使混合物充分接触并反应
(2)Ba(OH)2·8H2O+2NH4Cl=BaCl2+2NH3 ↑+10H2O?
(3)玻璃片上结冰而与小烧杯粘在一起,有少许刺激性气味
(4)结冰,吸热,小于
本题解析:
(1)搅拌使混合物充分接触并反应
(2)Ba(OH)2·8H2O+2NH4Cl=BaCl2+2NH3 ↑+10H2O?
(3)玻璃片上结冰而与小烧杯粘在一起,有少许刺激性气味
(4)结冰,吸热,小于
本题对典型的吸热反应进行了考查,学习时注意从①实验目的②原理③原料④装置⑤实验操作⑥实验现象⑦实验结论⑧关键问题讨论等几个方面进行整理。属于记忆理解性内容
本题难度:简单
4、选择题 下列变化过程中,需要吸收能量的是
A.Cl2→ Cl + Cl
B.H + Cl → HCl
C.C + O2 → CO2
D.H+ +OH— → H2O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5、选择题 导致下列环境问题与排放二氧化硫有关的是
A.温室效应
B.光化学烟雾
C.臭氧空洞
D.酸雨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分析:温室效应是由于燃烧过多煤炭、石油和天然气,这些燃料燃烧后放出大量的二氧化碳气体进入大气中造成的;
光化学烟雾是大气中的氮氧化物与碳氢化合物经过紫外线照射发生反应形成了光化学烟雾;
臭氧空洞是向大气排放的氯氟烃等化学物质在扩散至平流层后与臭氧发生化学反应,导致臭氧层反应区产生臭氧含量降低的现象;
酸雨是大量使用煤、石油、天然气等化石燃料,燃烧后产生的硫氧化物或氮氧化物,在大气中经过复杂的化学反应,形成硫酸或硝酸气溶胶,或为云、雨、雪、雾捕捉吸收,降到地面成为酸雨.
解答:A、温室效应是由于大量排放二氧化碳气体造成的,故A错误;
B、光化学烟雾是氮氧化物与碳氢化合物反应生成的,故B错误;
C、臭氧空洞是氯氟烃等化学物质与臭氧发生化学反应形成的,故C错误;
D、酸雨形成主要是二氧化硫气体形成的,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了环境污染的几种效应,重点考查化学知识在环境污染中的知识应用.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