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化学试题《原电池原理》高频试题巩固(2017年最新版)(二)
2017-09-24 00:18:14
来源:91考试网
作者:www.91exam.org 【 大 中 小】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选择题 2013年3月我国科学家报道了如图所示的水溶液锂离子电池体系。已知充电时电池总反应为:LiMn2O4=Li1-xMn2O4+xLi,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放电时,正极反应为xLi++xe-=xLi B.放电时,a极锂的化合价不发生变化 C.充电时,b极发生氧化反应 D.充电时,溶液中的Li+从b极向a极迁移
|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A、放电时总反应为:Li1-xMn2O4+xLi= LiMn2O4,正极上发生LiMn2O4得电子反应,故A错误;B、放电时,a极锂的化合价均为+1价,不发生变化,故B正确;C、充电时,b极LiMn2O4转化为Li,Li元素化合价降低,发生还原反应,故C错误;D、充电时a为阳极,b为阴极,阳离子从阳极移向a极,即Li+从a极移向b极,故D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原电池与电解池的原理。
本题难度:一般
2、选择题 如图所示Cu-Zn原电池,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锌为负极,发生氧化反应 B.铜为负极,铜片上有气泡产生 C.电子由铜片通过导线流向锌片 D.溶液中的H+从铜片获得电子被还原成氢原子
参考答案:AD
本题解析:原电池中较活泼的金属是负极,失去电子,发生氧化反应。电子经导线传递到正极,所以溶液中的阳离子向正极移动,正极得到电子,发生还原反应。锌比铜活泼,所以锌是负极,失去电子,发生氧化反应,A正确,B不正确;铜是正极,溶液中的氢离子在正极得到电子,析出氢气,D正确,C不正确,答案选AD。 点评:该题是高考中的常见考点,属于基础性试题的考查。该题的关键是明确原电池的工作原理,然后结合题意灵活运用即可,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本题难度:一般
3、选择题 如图为一原电池装置,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铜离子在铜片表面被还原 B.盐桥中的K+移向ZnSO4溶液 C.电流从锌片经导线流向铜片 D.铜是阳极,铜片上有气泡产生
参考答案:A.该原电池中,铜是正极,电极反应为Cu2++2e-=Cu,铜离子在铜片表面被还原生成铜单质,故A正确; B.在溶液中,阳离子往正极移动,即K+移向CuSO4溶液,故B错误; C.外电路中,电流从正极铜沿导线流向锌,故C错误; D.该原电池中,铜片为正极,发生电极反应式为:Cu2++2e-=Cu,在铜片表面析出铜单质,没有氢气生成,故D错误; 故选A.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4、选择题 发生原电池的反应通常是放热反应,下列反应在理论上可设计成原电池的是( ) A.C+CO2=2CO B.Ba(OH)2?8H2O+2NH4Cl=BaCl2+2NH3?H2O+8H2O C.CaC2+2H2O=Ca(OH)2+C2H2 D.CH4+2O2=CO2+2H2O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5、填空题 (7分)如图所示,试回答下列问题 (灯泡功率合适):
 (1)该装置是 (填“原电池”或“电解池”.) (2)电解质溶液为稀H2SO4时,灯泡 (填“亮”或“不亮”,填 “亮”做a题, 填“不亮”做b题). a.若灯泡亮,则Mg电极上发生的反应为: Al电极上发生的反应为: b.若灯泡不亮,其理由为: (3)电解质溶液为NaOH(aq)时,灯泡 (填“亮”或“不亮”, 填“亮”做a题,填“不亮”做b题). a.若灯泡亮,则Mg电极为: 极;Al电极为: 极(填“正”“负”) b.若灯泡不亮,其理由为: .
参考答案: (1) 原电池 (2) 亮 Mg-2e= Mg2+ 2H++2e-= H2 ↑ (3) 亮 正 负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