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考省级导航 | |
|
|
|
高考化学知识点总结《化学反应与能量》高频试题预测(2017年最新版)(八)
参考答案:(8分) 本题解析:(1)燃烧热是指1mol物质完全燃烧所所放出的热量,故C(煤)的标准燃烧热是393.5kJ·mol-1或 △H =" -" 393.5kJ·mol-1。 本题难度:一般 2、选择题 可逆反应:A(g) |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A、根据图像可知反应物的总能量高于生成物的总能量,反应是放热反应,则该反应的 ΔH = Ea(正) - Ea(逆),A正确;B、正方应的活化能=E3 - E2,B正确;C、升高温度平衡向吸热反应反应进行,但在没有达到平衡之前,升高温度平衡不一定向逆反应方向进行,C错误;D、逆反应的反应热与正方应的反应热数值相等,但符号相反,正方应的反应热=E1- E2,因此可逆反应B(g)
A(g)的ΔH = E2- E1,D正确,答案选C。
考点:考查反应热、外界条件对平衡状态的影响等
本题难度:一般
3、选择题 某溶液可能含有大量CO32-、S2-、SO32-、SO42-、NO3-、NO2-、OH-等阴离子.为检测上述阴离子,某研究性小组设计了下列实验:
①取少量吸收液于试管中,加入过量的稀盐酸,产生淡黄色浑浊和气体,将所得的气体依次通入品红溶液、足量酸性KMnO4溶液和澄清石灰水,品红褪色,石灰水变浑浊.
②另取少量待测液于试管中,加入过量的KClO3固体、AgNO3和稀硝酸,有白色沉淀产生.
③另取少量待测液于试管中,酸化后再加入淀粉KI溶液,呈蓝色.
④另取少量待测液于试管中,加入足量的BaCl2溶液和稀盐酸,有白色沉淀产生.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由①可推测溶液中一定含大量CO32-、S2-、SO32-、NO3-
B.由②可推测溶液中一定含大量NO2-
C.由③可推测溶液中一定含大量NO3-
D.由实验④难以推测溶液中一定含大量SO42-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分析:①取少量吸收液于试管中,加入过量的稀盐酸,产生淡黄色浑浊和气体,该黄色沉淀只能是S,将所得的气体依次通入品红溶液、品红褪色,气体含有SO2,通过足量酸性KMnO4溶液,除去SO2,再通过澄清石灰水,石灰水变浑浊,则气体为CO2,故原溶液含有CO32-、S2-、SO32-,酸性条件下S2-、SO32-反应生成S与SO2,不能说明溶液中含有氧化性的离子;
②另取少量待测液于试管中,加入过量的KClO3固体、AgNO3和稀硝酸,有白色沉淀产生,该白色沉淀为AgCl,说明原溶液中含有还原性微粒,据此结合离子的性质分析判断;
③另取少量待测液于试管中,酸化后再加入淀粉KI溶液,呈蓝色,说明有碘单质生成,故原溶液中含有酸性条件有强氧化性的微粒;
④另取少量待测液于试管中,加入足量的BaCl2溶液和稀盐酸,有白色沉淀产生,该白色沉淀为BaSO4,由于溶液中含有SO32-及酸性条件下有氧化性微粒,不能说明原溶液中含有SO42-.
解答:A.取少量吸收液于试管中,加入过量的稀盐酸,产生淡黄色浑浊和气体,该黄色沉淀只能是S,将所得的气体依次通入品红溶液、品红褪色,气体含有SO2,通过足量酸性KMnO4溶液,除去SO2,再通过澄清石灰水,石灰水变浑浊,则气体为CO2,故原溶液含有CO32-、S2-、SO32-,酸性条件下S2-、SO32-反应生成S与SO2,不能说明溶液中含有NO3-、NO2-,故A错误;
B.另取少量待测液于试管中,加入过量的KClO3固体、AgNO3和稀硝酸,有白色沉淀产生,该白色沉淀为AgCl,说明原溶液中含有还原性微粒,由于原溶液有S2-、SO32-,不能说明溶液中含有NO2-,故B错误;
C.另取少量待测液于试管中,酸化后再加入淀粉KI溶液,呈蓝色,说明有碘单质生成,故原溶液中含有酸性条件有强氧化性的微粒,故原溶液中可能含有NO3-、NO2- 中的至少1种,故C正确;
D.另取少量待测液于试管中,加入足量的BaCl2溶液和稀盐酸,有白色沉淀产生,该白色沉淀为BaSO4,由于溶液中含有SO32-及酸性条件下有氧化性微粒,可以将SO32-氧化为SO42-,不能说明原溶液中含有SO42-,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离子检验与推断,注意干扰离子的影响,掌握离子之间发生的反应与现象是关键,难度中等.
本题难度:困难
4、选择题 近年来,科学家发现了一个由100个碳原子构成的具有完美对称性的C100原子团,其中每个C原子仍可形成4个化学键。内层是由20个C原子构成的正十二面体,每个C原子与相邻的3个C原子相连;外层的60个C原子形成12个分立的正五边形;处于中间层的C原子将内外层的所有C原子连接在一起。当它与氢或氟在适当条件下充分反应时,其形成的分子式应为(? )
A.C100H20和C100F20
B.C100H60和C100F60
C.C100H12和C100F12
D.C100H40和C100F40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依题意,该物质结构共分为内、中、外三层,内层、中层有20个C原子,最外层有60个C原子。最内层的20个C原子之间相互连接,使每个C形成3个共价键,最外层的60个C原子形成12个分离的正五边形,使每个C形成2个共价键,中间层的20个C连接内外层C原子,使最内层每个C达到4个价键,中间层C也形成4个共价键,但最外层每个C只能形成3个价键,故最外层60个C原子还可以结合60个氢原子,使C原子达到四价。答案为B项。
本题难度:简单
5、选择题 下列关于反应能量变化的相关常识论断错误的是
A.吸热反应不一定都要加热才反应
B.化学键的断裂和形成是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根源
C.选择燃料只需考虑燃料热值大小
D.若反应物的总键能大于生成物的总键能则反应为吸热反应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反应是放热反应还是吸热反应,与反应条件无关系,A正确。如果断键吸收的能量大于形成化学键所放出的能量,则该反应就是吸热反应,反之是放热反应,选项BD正确。C不正确,选择燃料不能仅考虑燃料热值大小,而应该是综合考虑,答案选C。
考点:考查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燃料的使用
点评:该题是基础性试题的考查,侧重对学生基础知识的巩固和训练。该题的关键是明确反应热的含义以及影响因素,并能结合题意灵活运用即可。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和能源节约意识。
本题难度:一般
| 【大 中 小】【打印】 【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 |
| 下一篇:高考化学知识点总结《离子共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