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选择题 下列各物质的分类、名称(或俗名)、化学式都正确的是
[? ]
A.碱性氧化物 氧化铁 FeO
B.酸性氧化物 三氧化硫 SO3
C.酸 硫酸 H2S
D.酸式盐 纯碱 Na2CO3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2、选择题 氧氧化钾在我国古代纺织业常用做漂洗的洗涤剂,古人将贝壳(主要成分为碳酸钙)灼烧后的固体(主要成分是氧化钙)与草术灰(主要成分为碳酸钾)在水中相互作用,就生成了氢氧化钾。在上述反应过程中没有涉及的化学反应类型有(? )
A.化合反应
B.分解反应
C.置换反应
D.复分解反应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贝壳灼烧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是分解反应。氧化钙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是化合反应。氢氧化钙与碳酸钾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氢氧化钾,是复分解反应。
本题难度:简单
3、选择题 下列正确的叙述有(? )
①CO2、NO2、P2O5均为酸性氧化物
②Ca(HCO3)2、Fe(OH)3、FeCl2均可由化合反应制得
③碘晶体分散到酒精中、饱和氯化铁溶液滴入沸水中所形成的分散系分别为:溶液、胶体
④灼热的炭与CO2的反应、Ba(OH)2·8H2O与NH4Cl的反应均既为氧化还原反应,又是吸热反应
⑤需要通电才可进行的有:电离、电解、电镀、电化学腐蚀
⑥氯化铝溶液与氢氧化铝胶体具有的共同性质是:能透过滤纸,加热蒸干、灼烧后都有氧化铝生成
⑦苛性钾、次氯酸、氯气按顺序分类依次为:强电解质、弱电解质和非电解质
⑧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形成的化合物一定是离子化合物
A.3个
B.4个
C.5个
D.6个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①NO2和NaOH反应生成NaNO3、NaNO2,发生了氧化还原反应,且NO2不是硝酸的酸酐,故①错误;②反应CaCO3+CO2+H2O=Ca(HCO3)2、4Fe(OH)2+O2+2H2O=4Fe(OH)3、2FeCl3+Fe=3FeCl2均属于化合反应,故②正确;③碘晶体分散到酒精中形成的分散系是溶液,饱和氯化铁溶液滴入沸水中所形成的分散系是胶体,故③正确;④Ba(OH)2?8H2O与NH4Cl的反应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故④错误;⑤电解、电镀需通电,电离、电化腐蚀均无需通电,故⑤错误;⑥溶液和胶体都能通过滤纸,加热AlCl3溶液和Al(OH)3胶体时,由于Al3+的水解和胶体的聚沉,均生成Al(OH)3沉淀,蒸干、灼烧时,Al(OH)3分解生成氧化铝和水,故⑥正确;⑦氯气是单质,不是非电解质,故⑦错误;⑧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也可以形成共价化合物,如AlCl3、BeCl3是共价化合物,故⑧错误;综上所述:②③⑥正确;故选A。
本题难度:一般
4、选择题 下列关于物质分类的说法正确的是
A.金刚石、白磷都属于单质
B.漂白粉、石英都属于纯净物
C.氯化铵、次氯酸都属于强电解质
D.葡萄糖、蛋白质都属于高分子化合物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A、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是单质,金刚石是碳元素形成的单质,白磷是磷元素形成的电子,A正确;B、有一种物质组成的是纯净物,由不同种物质组成的是混合物。漂白粉是次氯酸钙和氯化钙组成的混合物,石英是二氧化硅,属于纯净物,B不正确;C、在溶液中或在熔融状态下完全电离出离子的化合物是强电解质,不能完全电离,存在电离平衡的是弱电解质。氯化铵是强电解质,次氯酸是弱电解质,C不正确;D、蛋白质是高分子化合物,而葡萄糖是单糖,不是高分子化合物,D不正确,答案选A。
本题难度:简单
5、选择题 下列分类标准不正确的是( )
A.根据元素化合价是否发生变化,化学反应分为:氧化还原反应和非氧化还原反应
B.根据分子中是否含有氧原子,酸分为:含氧酸和无氧酸
C.根据元素种类,氧化物分为:金属氧化物和非金属氧化物
D.根根据能否透过滤纸,分散系分为:溶液、胶体、浊液
参考答案:A、元素化合价变化是氧化还原反应的特征,根据元素化合价是否发生变化,化学反应分为:氧化还原反应和非氧化还原反应,故A正确;
B、分子中的酸根离子中是否含有氧原子,可以把酸分为含氧酸和无氧酸,故B正确;
C、氧化物依据两种元素中是否含有氧元素,分为金属氧化物和非金属氧化物,故C正确;
D、分散系的本质是微粒直径大小,依据微粒直径大小分散系分为:溶液、胶体、浊液,是否透过滤纸不能做分类依据,故D错误.
故选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