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选择题 下列烧杯中盛放的都是稀硫酸,不能构成原电池的是( )
A.

B.

C.

D.

参考答案:A、B、C都符合原电池的构成条件,所以都是原电池;D装置没有形成闭合回路,所以不能构成原电池.
故选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2、填空题 二甲醚(CH3OCH3)是一种重要的精细化工产品,被认为是二十一世纪最有潜力的燃料[ 已知:CH3OCH3(g)+3O2(g)=2CO2(g)+3H2O(1) △H=-1455kJ/mol ]。同时它也可以作为制冷剂而替代氟氯代烃。工业上制备二甲醚的主要方法经历了三个阶段:
①甲醇液体在浓硫酸作用下或甲醇气体在催化作用下直接脱水制二甲醚; 2CH3OH
CH3OCH3+H2O
②合成气CO与H2直接合成二甲醚: 3H2(g)+3CO(g)
CH3OCH3(g)+CO2(g) △H=-247kJ/mol
③天然气与水蒸气反应制备二甲醚。以CH4和H2O为原料制备二甲醚和甲醇工业流程如下:

(1)写出CO(g)、H2(g)、O2(g)反应生成CO2(g)和H2O(1)的热化学方程式(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2)在反应室2中,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3H2(g)+3CO(g)
CH3OCH3(g)+CO2(g)在密闭容器中达到平衡后,要提高CO的转化率,可以采取的措施是
A.低温高压 B.加催化剂 C.增加CO浓度 D.分离出二甲醚
(3)在反应室3中,在一定温度和压强条件下发生了反应:3H2(g)+CO2(g)
CH3OH(g)+H2O (g) △H<0反应达到平衡时,改变温度(T)和压强(P),反应混合物CH3OH“物质的量分数”变化情况如图所示,关于温度(T)和压强(P)的关系判断正确的是 (填序号)

A.P3>P2 T3>T2 B.P2>P4 T4>T2
C.P1>P3 T1>T3 D.P1>P4 T2>T3
(4)反应室1中发生反应:CH4(g)+H2O(g)
CO(g)+3H2(g) △H>0写出平衡常数的表达式:
如果温度降低,该反应的平衡常数 (填“不变”、“变大”、“变小”)

(5)如图为绿色电源“二甲醚燃料电池”的工作原理示意图则a电极的反应式为:________________

(6)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_______
A.向烧杯a中加入少量K3[Fe(CN)6]溶液,有蓝色沉淀生成
B.烧杯b中发生反应为2Zn-4eˉ =2Zn2+
C.电子从Zn极流出,流入Fe极,经盐桥回到Zn极
D.烧杯a中发生反应O2 + 4H++ 4eˉ = 2H2O,溶液pH降低
参考答案:(1)CO(g)+H2(g)+O2(g)
CO2(g)+H2O(l) △H=—567.3kJ/mol
(2)AD (3)C D (4)k=
,变小
(5)CH3OCH3-12e-+16OH-=2CO32-+11 H2O(6)B
本题解析:(1)将CH3OCH3(g)+3O2(g)=2CO2(g)+3H2O(1) △H=-1455kJ/mol 和3H2(g)+3CO(g)
CH3OCH3(g)+CO2(g) △H=-247kJ/mol相加,整理可得:CO(g)+H2(g)+O2(g)
CO2(g)+H2O(l) △H=—567.3kJ/mol。(2)由于反应3H2(g)+3CO(g)
CH3OCH3(g)+CO2(g) △H=-247kJ/mol的正反应是个气体体积减小的放热反应,所以达到平衡后,要提高CO的转化率,即是平衡正向移动,应该低温高压或分离出二甲醚。加入加催化剂只能缩短达到平衡所需要的时间,但平衡不发生移动。若 增加CO浓度,平衡正向移动,转化量增加,但加入量远远大于平衡转化消耗量,所以CO的转化率反而降低。选项为AD。(3)反应3H2(g)+CO2(g)
CH3OH(g)+H2O (g) △H<0达到平衡后,若增大压强或降低温度,平衡正向移动,CH3OH的含量增加;若降低压强或升高温度,平衡逆向移动,CH3OH的含量减少。则A.P2>P3,T2>T3.错误。B.P2>P4 T2>T4.错误。C.P1>P3 ,, T1>T3正确。D.P1>P4,T2>T3。正确。(4)反CH4(g)+H2O(g)
CO(g)+3H2(g) △H>0的化学平衡常数的表达式为k=
如果温度降低,根据平衡移动原理。化学平衡向放热反应方向(即向逆反应方向)移动,所以该反应的平衡常数减小。(5)在燃料电池“二甲醚燃料电池”中,通入燃料的电极a电极为负极,电极的反应式为CH3OCH3-12e-+16OH-=2CO32-+11 H2O。(6)A.由于活动性Zn>Fe,所以是Zn失去电子,作负极。Fe作正极。因为Fe未发生氧化反应,所以向烧杯a中加入少量K3[Fe(CN)6]溶液,不会有蓝色沉淀生成。A错误,B正确。C. 电子从Zn极流出,流入Fe极,在溶液中阳离子从负极向正极移动,阴离子从正极相负极移动,从而形成闭合回路。错误.D.NaCl溶液呈中性,所以在烧杯a中发生反应O2 + 2H2O + 4eˉ =4OH-,溶液pH升高。错误。
考点:考查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外界条件对化学平衡的影响、化学平衡常数的含义及应用、原电池工作原理及正误判断的知识。
本题难度:困难
3、选择题 如图所示装置,电流表指针发生偏转,同时A极逐渐变粗,B极逐渐变细,C为电解质溶液,则A、B、C应是下列各组中的( )。

A.A是Zn,B是Cu,C为稀硫酸
B.A是Cu,B是Zn,C为稀硫酸
C.A是Fe,B是Ag,C为稀AgNO3溶液
D.A是Ag,B是Fe,C为稀AgNO3溶液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A极逐渐变粗,说明A极为原电池的正极,溶液中的金属阳离子得到电子后在A极上析出;B极逐渐变细,说明B极为原电池的负极,失去电子后变成离子进入溶液中。A和B两项中的反应为Zn+H2SO4=ZnSO4+H2↑,则A选项中A极变细,B选项中A极不变。C和D两项中的反应为Fe+2AgNO3=2Ag+Fe(NO3)2,其中C选项中A极变细,D选项A极变粗。
本题难度:一般
4、选择题 如图为某原电池的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原电池工作时,电子从铜极流向锌极
B.原电池工作时,铜电极上发生氧化反应
C.正极反应为Zn—2eˉ=Zn2+
D.原电池工作时的总反应为Zn+Cu2+=Zn2++Cu,该反应一定为放热反应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A、失去电子能力:Zn>Cu,则Zn、Cu分别是负极、正极,电子从负极流向正极,错误;B、负极上发生氧化反应,正极上发生还原反应,错误;C、负极反应式为Zn—2eˉ=Zn2+,正极反应式为Cu2++2eˉ=Cu,错误;D、电池反应式为Zn+Cu2+=Zn2++Cu,符合强制弱原理或能量判据,属于放热反应,正确。
本题难度:简单
5、选择题 关于锌铜—稀硫酸原电池的叙述,错误的是
A.锌是正极,其质量逐渐减小
B.电流从锌片经导线流向铜片
C.电子从锌片经导线流向铜片
D.氢离子在铜表面被还原,产生气泡
参考答案:AB
本题解析:锌铜—稀硫酸原电池中,锌是负极,铜是正极,电流从铜片经导线流向锌片,电子从锌片经导线流向铜片,氢离子在铜表面被还原,产生气泡,故AB的叙述错误,CD的叙述正确,所以本题选择AB。
点评:本题考查了原电池的知识,该题难度不大,注意题干是要选择叙述错误的选项。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