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选择题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非金属元素R所形成的含氧酸盐(NaROb)中的R元素必定呈现正价
B.只有非金属能形成含氧酸或含氧酸盐
C.除稀有气体外的非金属元素都能生成不同价态的含氧酸
D.非金属的最高价含氧酸都具有强氧化性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A. 在任何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0.因为O的化合价是负价,Na的化合价为+1价,所以非金属元素R所形成的含氧酸盐(NaROb)中的R元素必定呈现正价。正确。B.非金属和金属元素都可以形成含氧酸或含氧酸盐。如H2CO3、Na2CO3;HMnO4、KMnO4等。错误。C. 有些非金属元素如O、F由于非金属性很强,不能生成不同价态的含氧酸。错误。D.不是所有的非金属的最高价含氧酸都具有强氧化性。如H2CO3、H3PO4无强氧化性。错误。
本题难度:一般
2、选择题 向某NaOH溶液中通入CO2气体后得到溶液M,因CO2通入的量不同,溶液M的组成也不同,若向M中逐滴加入盐酸,产生的气体体积V(CO2)与加入盐酸的体积V(HCl)的关系如下图所示。则下列分析与判断不正确的是(不计CO2的溶解)?(?)

A.若OB=0,则形成溶液M所发生的离子反应方程式为:OH-+CO2=HCO3-
B.若OB=BC,则溶液M为Na2CO3溶液
C.若OB>BC,则溶液M中大量存在的阴离子为CO32-和HCO3-
D.若3OB=BC,则溶液M中c(NaHCO3)=2c(Na2CO3)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向Na2CO3溶液中逐滴加入盐酸,反应原理为:
Na2CO3+HCl=NaCl+NaHCO3,NaHCO3+HCl=NaCl+CO2+H2O,即从Na2CO3到NaHCO3所消耗盐酸的量相等。对A,若OA=0,表明开始滴加盐酸就有气体生成,则M中的溶质NaHCO3,反应为CO2+OH—=HCO3—;对B,若OB=BC,说明生成HCO3—消耗的H+与HCO3—产生CO2消耗的H+相等,则M中的溶质为Na2CO3;对C,OB>BC,说明不产生CO2消耗H+大于产生CO2消耗的H+量,M中溶质应为NaOH和Na2CO3,若OB<BC,说明不产生CO2消耗H+小于产生CO2消耗的H+量,M中溶质应为Na2CO3和NaHCO3;对D,3OB=BC,M中溶质为Na2CO3和NaHCO3,因为Na2CO3~NaHCO3,故c(NaHCO3=2c(Na2CO3)。
本题难度:简单
3、选择题 下列有关化学反应过程或实验现象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氯气的水溶液可以导电,说明氯气是电解质
B.漂白粉和明矾都常用于自来水的处理,二者的作用原理是相同的
C.氯气可以使湿润的有色布条褪色,但实际起漂白作用的物质是次氯酸而不是氯气
D.为证明氯水中含Cl-,可先加盐酸酸化,再加入AgNO3溶液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A、氯气的水溶液可以导电,是因为Cl2与H2O反应生成了HCl等电解质,错误;B、漂白粉可杀菌消毒,明矾可用来吸收水中的悬浮性杂质,作用原理不同,错误;C、Cl2与H2O反应生成HClO,HClO起漂泊作用,正确;D、检验Cl?,不能用HCl酸化,错误。
本题难度:简单
4、选择题 下列有关做法一定不会引起爆炸的是(?)
A.在面粉加工厂的车间内吸烟
B.光照氯气和甲烷混合气
C.点燃H2和Cl2的混合气体
D.室温时在空气中点燃纯净的甲烷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面粉厂内飘浮的面粉颗粒易燃烧,达到一定浓度,遇到明火易因剧烈燃烧发生爆炸;氯气和甲烷混合气在光照下极易反应,易发生爆炸;H2与Cl2在点燃条件下剧烈反应,易发生爆炸;纯净的甲烷能在空气中安静地燃烧。
本题难度:简单
5、选择题 在一集气瓶充入
体积H2,体积N2,体积Cl2,光照使之爆炸后,倒置于水槽中,最后进入集气瓶中的水的体积应该是( )
A.体积
B.体积
C.体积
D.体积
参考答案:集气瓶充入12体积H2,14体积N2,14体积Cl2,光照使之爆炸后发生的反应是H2+Cl2=2HCl,气体反应前后气体体积不发生变化,但倒置于水槽中氯化氢极易溶于水,水会进入集气瓶,14体积H2与14Cl2恰好反应生成12体积HCl气体,剩余14体积的氮气和14体积的氢气不溶于水,置于水槽中氯化氢全部溶于水,水上升的体积为氯化氢气体的体积12体积;
故选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