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 |
|
|
高考化学试题《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高频考点巩固(2017年模拟版)(八)
F.把锥形瓶放在滴定管下面,用标准NaOH溶液滴定至终点,记下滴定管液面读数。 就此实验完成填空: (1)①滴定操作的正确顺序是(用序号填写)??。 ②该滴定操作中应选用的指示剂是??。 ③在F操作中如何确定终点???。 (2)该滴定过程中,造成测定结果偏高的原因可能有哪些?。 ①配制标准溶液的NaOH中混有Na2CO3杂质 ②滴定终点读数时,俯视滴定管的刻度,其他操作正确? ③ 盛装待测液的锥形瓶用蒸馏水洗过,未用待测液润洗 ④滴定到终点读数时,发现滴定管尖嘴处悬挂一滴溶液 ⑤滴定前碱式滴定管尖嘴部分未充满溶液? ⑥滴定中不慎将锥形瓶内液体摇出少量于瓶外 (3)计算待测硫酸(稀释前的硫酸)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 ?mol/L(保留2位小数) 参考答案:⑴ ①?B C E D A F②酚酞 本题解析:(1)①滴定操作的正确顺序为用蒸馏水洗涤滴定管,后用标准溶液润洗2-3次,再取标准NaOH溶液注入碱式滴定管至 “0”或“0”刻度线以上,再把盛有标准溶液的碱式滴定管固定好,调节滴定管尖嘴使之充满溶液,然后调节液面至 “0”或“0”以下某一刻度,记下读数,接着移取稀H2SO4 25.00 mL,注入洁净的锥形瓶中,并加入2-3滴指示剂,最后把锥形瓶放在滴定管下面,用标准NaOH溶液滴定至终点,记下滴定管液面读数;②该滴定实验是用碱滴定未知浓度的酸,所以应选用的指示剂为酚酞;③确定终点的方法为锥形瓶中溶液颜色由无色变成浅红色,且半分钟内不褪色;(2)该滴定过程中,造成测定结果偏高的原因可能有配制标准溶液的NaOH中混有Na2CO3杂质、滴定到终点读数时,发现滴定管尖嘴处悬挂一滴溶液、滴定前碱式滴定管尖嘴部分未充满溶液 ,所以答案选择①④⑤ ,②⑥会导致测定结果偏低,③不会影响测定结果;(3)以0.14mol/L的NaOH溶液滴定上述稀H2SO4 25mL,滴定终止时消耗NaOH溶液15mL,根据cV=c1V2可以得到,0.14×15=c1×25×2,所以c1=0.042mol/L,即稀释后的硫酸为0.042mol/L,所以稀释前的硫酸的物质的量浓度=c1×100/1=4.20mol/L。 本题难度:一般 3、选择题 在实验室中,对下列事故或药品的处理正确的是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A、氯气有毒,属于酸性气体,能和弱碱性的肥皂水反应,故A正确;B、金属钠能和二氧化碳发生反应,不能用泡沫灭火器灭火,一般用沙土覆盖,故B错误;C、少量浓硫酸沾在皮肤上,立即用布擦去,再用大量的水冲洗,故C错误;D、不能将废液随便倾倒,要放在回收桶中,集中处理,故D错误。 本题难度:一般 4、选择题 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A、实验I中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氧化草酸的还原产物Mn2+能做催化剂,加快反应速率。但随着反应的进行,反应物的浓度逐渐降低,反应速率又变慢,A正确;B、实验Ⅱ中铬酸钾溶液存在平衡2CrO42-(黄色)+2H+ 本题难度:一般 5、选择题 有些药品因长期存放时密封不严,瓶内逐渐聚集少量液体,以下药品中有可能出现此现象的是……(?)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红磷具有极强的吸湿性,吸湿后形成悬浊液(并非溶解)。无水硫酸铜在空气中可以吸水,但仅仅到生成五水硫酸铜为止,不能形成溶液。十水碳酸钠在空气中非但不能吸水,而且很容易风化而失去结晶水,以碳酸钠的形式在空气中稳定存在。生石灰可以吸水,但也不能在空气中形成溶液。 本题难度:一般 |
【大 中 小】【打印】 【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 |
下一篇:高考化学必考知识点《阿伏伽德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