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填空题 (10分)氢气还原氧化铜所得的红色固体可能是铜与氧化亚铜的混合物,已知Cu2O在酸性溶液中可发生自身氧化还原反应,生成Cu2+和单质铜。
(1)检验氧化铜被氢气充分还原后,所得产物中是否含有氧化亚铜的的方法是:
?;
(2)现有8 g氧化铜被氢气充分还原后,得到红色固体6.8克,其中含单质铜与氧化亚铜的物质的量之比是?;
(3)若将6.8 g上述混合物全部溶解在稀硝酸中,
①写出Cu2O与稀硝酸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②如果所得溶液体积为200mL,所得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mol/L;
(4)将上述所得到的溶液小心蒸发浓缩,把析出的晶体过滤,得晶体23.68 g。经分析,原溶液中的Cu2+有20%残留在母液中。求所得晶体的化学式(要求:写出本小题的计算过程)。
参考答案:18.(10分)
(1)取样加稀硫酸,所得溶液为蓝色,证明其中含有Cu2O?(2分)
(2) 2︰1?(2分)
(3)①Cu2O+14H++2NO3—=6Cu2+ +2NO+7H2O?(2分)?②0.5mol/L?(2分)
(4)Cu(NO3)2·6H2O(2分)
本题解析:根据Cu2O在酸性溶液中可发生自身氧化还原反应,生成Cu2+和单质铜。而铜离子显蓝色即可判断有没有Cu2O。
采用假设法,假设铜与氧化亚铜的物质的量分别为a、b,再根据反应前后铜元素质量守恒可以计算出其比例关系为2︰1。
Cu2O与稀硝酸反应生成了二价铜离子和一氧化氮气体。溶液中只存在硝酸铜,根据铜的物质的量可以计算出硝酸铜的物质的量,进而计算出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
用总的铜元素的物质的量乘以80%既晶体中铜元素的物质的量。进而可以计算出晶体中结晶水的质量,即可算出晶体的化学式。
点评:本题主要考察了铜与氧化亚铜的检验及分离,难度不是很大,运用元素守恒定理是解题的关键,能大大提高解题效率。
本题难度:一般
2、选择题 下列反应中,属于氧化还原反应的是
[? ]
A.2H2O2
2H2O + O2↑
B.2Al(OH)3
Al2O3 + 3H2O
C.FeO + 2HCl = FeCl2 + H2O
D.CuCl2 + 2NaOH = Cu(OH)2↓+ 2NaCl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
试题分析:
选项A,2H2O2=2H2O + O2↑,有化合价变化,是氧化还原反应;
选项B,2Al(OH)3=Al2O3?+ 3H2O,反应前后化合价不变,不是氧化还原反应;
选项C,FeO + 2HCl = FeCl2?+ H2O,反应前后化合价不变,不是氧化还原反应;
选项D,CuCl2?+ 2NaOH = Cu(OH)2↓+ 2NaCl,反应前后化合价不变,不是氧化还原反应。
故选:A
本题难度:简单
3、选择题 下列物质在氧化还原反应中,硫元素只表现还原性的是:
A.H2S
B.SO2
C.H2SO3
D.H2SO4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硫元素只表现还原性,说明只能失去电子,化合价只能升高,即S元素的化合价一定是处于最低价态,A~D中元素的化合价分别是-2、+4、+4和+6价,答案选A。
点评:判断氧化还原反应中的有关概念时的关键是准确标出有关元素的化合价,所以熟练记住常见元素的化合价是做好此类试题的前提。
本题难度:简单
4、选择题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有单质参加或有单质生成的化学反应不一定是氧化还原反应
B.有化学键断裂或有化学键形成的变化一定是化学变化
C.若A元素的金属性强于B元素的金属性,则A一定可置换B盐溶液中的B
D.弱酸不可能制得强酸,弱酸盐也不可能制得强酸盐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5、选择题 下列气体溶于水,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的是
A.SO2溶于水
B.NO2溶于水
C.CO2溶于水
D.NH3溶于水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SO2溶于水生成亚硫酸,是非氧化还原反应。B中NO2溶于水生成NO和硝酸,是氧化还原反应。C中CO2溶于水,生成碳酸,是非氧化还原反应。氨气溶于水生成一水合氨,是非氧化还原反应,答案选B。
点评:该题是高考中的常见题型,属于基础性试题的考查,试题基础性强,主要是考查学生对常见气体性质以及氧化还原反应判断的熟悉掌握程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通过学生的应试能力。
本题难度:简单